古籍修复在景堂
文\高日灵莫艳红
在新会景堂图书馆的古籍书库中,静静地躺着多册古籍。这些珍贵的文献历经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沧桑,几经辗转,遭遇战乱兵燹、水火侵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亟待抢救。自年起,景堂图书馆开展古籍修复工作,为古籍抚平岁月的创伤,使它们重获新生。
创建古籍修复室
据了解,和刻本即日本刻本,指明治之前日本刊印的中文古籍。目前,在新会馆藏和刻本30种32部册,为广东省内和刻本藏量较多的收藏单位之一。无论从内容到版本都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部分馆藏和刻本未被收入《中国馆藏日人汉文书目》,更显珍贵。
年,景堂图书馆加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为首批广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加入第一批基层图书馆古籍修复计划。在省内、外古籍修复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于年建成专业古籍修复室,设有完整的古籍修复设备,本着“抢救为主、修复为辅、修旧如旧”原则,开展起极具历史意义的古籍修复工作。直至目前,累计修复古籍32册页,其中善本3册页;修复和刻本13册页,拓片24张、契约文书份;修复民国档案文献页,装订档案25册。
新会景堂图书馆馆长谭红霞介绍,图书馆近年先后邀请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家和省古籍保护中心专家到景堂图书馆古籍室,交流观摩纸浆修复和刻本演示。市、区宣传文化部门也先后到景堂图书馆调研,对该馆创建古籍修复室以及对古籍的保护工作给予肯定。
培养修复师
古籍修复离不开专业的修复师,苦于修复人才短缺,修复师难求,馆内决定培养自己的修复师,选派心灵手巧的谭锦华以师徒制及公共培训班的方式学习古籍修复技艺。
▲古籍修复师谭锦华
不知不觉间,谭锦华已经做了6年的修书人,她日复一日地在修复室里“修修补补”,为古籍“延年益寿”。有时候一本书的破损处是相似的,需要她把相同的修补操作重复进行许多遍。谭锦华是拜国家级古籍修复传承人杜伟生先生为师的,这时候她就会想起师傅说过的话。师傅曾告诉她:“古籍修复心性很重要,修书就是修心,修书的技术是基础,但怎么能把书修得更好?关键在于心性,耐心、责任心,还要有对古籍本身的热爱之心。”
现代科技助力传统修复
传统修复,以匠人手中补纸为媒,串联古今,但存在速度慢、效率低的弱点。景堂图书馆藏有和刻本(即日本刻本)30种32部册,这批书的用纸为构皮纸,韧性较好,针对这一特点,景堂图书馆开展了《和刻本古籍修复工艺和材料研究》科研课题,采用纸浆补书机进行修复,大大提高了修复速度。
利用纸浆补书机修复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关键问题,添加纸浆时全凭工作经验,无科学检测和标准化数据,课题组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纸浆用量进行自动化测定,此项技术获得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该课题获新会区科学技术二等奖。
宣传推广古籍修复技艺
为了让“高冷”的古籍进入大众视野,让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古籍修复,让这项古老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景堂图书馆多次开展“古籍保护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通过图文展览、修复专家视频演示、修复师现场演示、观众互动体验等方式,立体展示古籍修复技艺,向大众展示古籍修复成果,宣传古籍保护理念,营造全社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