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6日,欧洲最早的书籍设计奖项之一“荷兰最美图书”开启了今年在中国的巡展。巡展从年7月26日至8月7日的北京首站展览开始,之后陆续去往青岛、珠海等城市,一直持续到年。
荷兰最美图书的评选最早开始于年。每年有本图书入选,至多有33本图书获奖。为了推广它,从年开始,荷兰驻华大使馆就将评选中的获奖书籍带到中国的各个城市,以及日本、瑞典、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等国家的城市中巡展。根据官方介绍,今年在中国的展出包括年至年三届评选中获奖的近本作品。
这个展览办起来倒是很便利,本作品,就是本书。它们简单地陈列在选定的展览空间中,每本书一张纸片,上面有简短的中英文说明。
年“荷兰最美图书”部分获奖作品其实这些书本的名单及书封在“荷兰最美图书”开的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找到。但有一点需要说明,在“荷兰最美图书”的评选当中,最重要的评选标准其实并不是书的封面设计是否好看,更重要的标准是“这本书如何?”,而不是“表面的设计如何?”
它的设计编排如何与内容匹配?出版、设计师、印刷商是如何在这个书本的出产中更好的合作?类似这样的问题,是“荷兰最美图书”更愿意去讨论的。所以,”在网上查看这些书籍的封面照片”和“能够触摸并翻阅这些书”的感受还是不太一样。
最中国也有相应的奖项在对图书设计进行评选,但比起“荷兰最美图书”还是有一些差异。在“荷兰最美图书”年发布会上,主办方请到了来自荷兰的书籍设计师RemcovanBladel和来自中国的书籍设计师朱赢椿进行对谈,在对谈中有一些回答提及了这些差异。
年“荷兰最美图书”部分获奖作品部分对谈摘录Q:现场提问
RemcovanBladel:生于年,荷兰书籍设计师,曾7次获得“荷兰最美图书”奖
朱赢椿:生于年,中国书籍设计师,曾多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奖及其他国际图书设计奖
Q:“荷兰最美图书”的评选标准是什么?
RemcovanBladel:“荷兰最美图书”的评选标准不完全是从设计来评选的,还会去考虑的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形式如何和内容关联起来。另外还有一个就是,获奖的书的题材和风格也会作为考虑的因素。有艺术类的书,但评委也会做一个平衡,会评选非故事类的作品,也会评选故事类的作品,还会评选儿童类的作品等等。实际上它希望更广泛地涉及一些出版的门类。
每年33本评选作品,在风格上都会有平衡。理论上这不是应该出现的因素,但评选过程中也有这样的一些考虑。
朱赢椿:其实我们跟“荷兰最美图书”比起来要迟一点,因为我们年才恢复(“中国最美的书”奖)评审,人家一九二几年就开始了。我们其实是有一定的滞后。
我们在前几年当中,基本上都是哪个好看评哪个,不太考虑到门类。现在在这方面也有进步了,“中国最美的书”也会照顾一下少儿、工具、教育的书。但总的来说还是需要制作精良、印刷工艺比较好的。有一个问题是获得奖项以后有什么附加值,首先是设计师会有一点名气了,设计师可以提高一点设计费。第二,找的人多一点,对书本身来说,书的知名度会更高一点,会好卖一点。那么同时也出现了另外一个弊端,很多设计师为获奖而做书。很多出版社为获奖而做书、而出版,导致内容反而会受到忽略。所以,我觉得“中国最美的书”我们去反思一下往下怎么走的问题。
由?RemcovanBladel参与设计的图书《拉斐尔·罗赞达:一切,总是,到处》。拉斐尔·罗赞达是一位网络艺术家,他个人有一个实验性网站,这本书展示了拉斐尔·罗赞达放在网络上的那些作品,书的排版会有一种屏幕滚动的感觉,另外书中的作品可通过匹配的App转换成声音收听。
Q:在从业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因为成本或其他限制被迫在设计上出现让步或取舍。
RemcovanBladel:我想不出来有哪一部是我没有妥协的。这实际上体现出设计和制作的局限。但是我倒觉得它是生成了更好的选择。通常“荷兰最美图书”的评选范围都会放在那些成本只在欧元的图书当中,有这样的成本控制也是好事。因为它使得设计师不得不去做出选择。
朱赢椿:因为这两年我从图书设计转到为我自己做的书来做设计,那么成本是我特别纠结的一个问题,因为我要卖我自己的书啊,我以前给别人做设计,想不了这么多,我自己爽一下就好了。
现在自己卖自己的书,价格一超过48块钱,读者就会退掉了,太贵了。成本一直是我特别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