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学科服务在国内图书馆的实践专家访谈录
TUhjnbcbe - 2021/5/9 15:01:00
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xwdt/

本文转载自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取材于“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研讨培训班(第三期)”中以“学科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访谈。

△左上:蔡迎春右上:范爱红;左下:李芳、右下:王宇

学科服务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入中国的服务理念,围绕着学科服务在国内图书馆的实践,听三位嘉宾为我们做深入剖析。

第一位是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宇,第二位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范爱红,第三位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芳。

△左起:蔡迎春、王宇、范爱红、李芳

一、历史与现状

清华大学图书馆是国内最早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图书馆之一,据我们所知,早在年就率先试水,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开展了学科服务的尝试。学科馆员由兼职转为专职,成立了学科馆员组,并扩大至专业分馆。

通过20年的实践,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学科馆员建立方面,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

范爱红: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学科馆员制度,至今已有20年。当时也没想到后来学科馆员、学科服务能够在国内这么蓬勃发展,而且长盛不衰,成为图书馆界的一个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回顾这20年,一路走来确实很不容易。我们年在总馆设立学科馆员,分散在各个部门,都是兼职的,同时也在院系聘请了第一批图情教授与学科馆员对接。年,学科馆员集中起来,成立了学科馆员组,学科馆员也就由兼职转为了专职。年在分馆也设立了学科馆员,聘任了教师顾问和学生顾问。教师顾问主要从资源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角度对学科服务提供支持和指导。年开始面向学校职能部门服务,开启了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为学校提供决策信息支持的服务方向。-年,由清华大学图书馆牵头开展CALIS三期学科服务项目,这个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学科资源建设,尤其是包括ESI、JCR、SPSS等一批评价分析工具的推广应用,此外也组织了一些学科服务相关的培训活动,比如与华中科大合办的专利信息服务培训班。再后来,学科服务不断拓展,比如嵌入式教学、学科情报分析等等,不一而足,每年都有所推进。

我们的学科服务主要面向教师和研究生层面开展,初衷是架起图书馆和院系之间沟通的桥梁,建立起通畅的‘需求’与‘保障’渠道,从而促进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利用。同时着眼于大学的战略规划,紧密围绕核心工作,提升图书馆在大学的显示度和影响力,体现价值。直到目前,我们学科服务的目的仍然如此,不忘初心,不断探索。在服务过程中我们也逐渐积累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学科馆员的工作非常辛苦,但得了院系和学校的认可,比如感谢信、用户的积极反馈以及后来一些主动上门的需求等等,都是学科馆员主动的个性化服务的成果。

大家知道,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得也比较早,并且在开展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并具有了丰富的学科服务内容。

王宇: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是一个普通高校,省属图书馆,今天能坐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学科服务,可能是因为两个字“坚持”。沈师大图书馆从年开始开展学科服务工作,迄今15年,我还清晰记得年时我起草了《信息联络员制度》工作计划,年这项工作才正式开始。当时还不敢叫“学科馆员制度”,因为还不知道要做什么,这个称谓有些太大了。到现在,一晃15年过去了,期间我们经历了三个比较重要的发展阶段。从-年是我们学科服务的破冰之旅、-年是学科服务开拓之旅、从至今是学科服务创新之旅。

回顾这段历程,刚开始启程的时候非常艰辛,我们把当时馆里22个本科以上学历的青年馆员都召集起来,叫“信息联络员”,一人负责一个学院。先给他们订立了职责和考核淘汰制度(末尾淘汰制),然后带着他们出去考察,第一站就到了清华,一直走到了上海,共走了约10个学校,回去才算摸着了门。到年的时候我馆聘第一批学科馆员,这22个人只剩3个人,但这三个人到现在还是王牌学科馆员,从此开启了我馆的学科馆员服务之旅。那时候摸着石头过河,首先要摸清馆里的资源情况,每个人都要上来讲,一个月讲一次。经过大浪淘沙,到年的时候就剩下不到10个人了,很多人主动放弃了,因为经受不了这种折磨,觉得宁可去做借还也不干这种活。

到开拓之旅的时候,我们首先建立了周例会制度和月汇报制度,周例会就是每一周学科馆员们要开例会,月汇报就是每个月馆里的领导班子都要听汇报。那个时候学科馆员们汇报工作的时候都是一边说一边哭,每个人几乎都在流眼泪,因为他们下到学院去的时候,老师们都带着问号,对我们特别警惕。现在我们的学科馆员们有自信了,能以自己的工作为荣,在工作中品尝到了快乐,而且在工作中的收获很大。这几年学科服务工作常态化了,不像以前那样聚焦,但到今天,学科服务内容更丰富了,包括下院系走访,开通学科博客,尝试嵌入式教学等。到现在,我们的学科博客还在坚持每个月有四期更新。

后来我们把学科服务工作分成了三块,建立了学科服务中心、人文素养教育中心和信息素养教育中心。在学科服务对象范围方面,从原来仅仅上门为教师服务拓展到了面向研究生和本科生服务,从年开始为本科生开设《文献信息检索》等两门通识选修课,并在研究生和本科生课堂开展了嵌入式教学服务。近年来,我们看到等全国重点高校都已经开始做学科分析报告,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挑战,但是我们下了决心要做,现在已经有了好几个学科的分析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科服务做的非常有特色,在年就推出了以IC2创新服务模式为核心的泛学科化服务,主要是服务于情报分析、教学和科研支持等方面。

李芳: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下面简称上交大馆)推出以IC2创新服务模式为核心的泛学科化服务,通过破冰之旅、深化之举、普及之略等系列举措,不断推进面向用户的学科服务。年,上交大馆正式提出并形成泛学科化服务体系,所有服务学科化,学科服务泛在化,以学科为主线全面组织、整合、优化图书馆各项资源与服务,主动将资源与服务推送给师生,满足不同层次服务对象需求,全面支持学校教、学、研的整个过程。其中,用于展现全校、学院、学者个人学术产出的重要平台——机构知识库初步构建完成,已作为学校年度考核数据的主要来源。《让学科服务成为管理与决策的智囊》荣获上海交通大学综合改革十佳案例。当前,学科服务主要聚焦在情报分析、教学与学习支持、学科与研究支持、创新支持四个方面。

一是情报分析服务方面,上交大馆积极推动图书馆情报服务产品化进程,目前已经初步搭建起情报分析服务产品体系的框架,主要包括竞争力分析,领域态势分析和知识产权服务三部分。

(1)竞争力分析服务主要包含辅助人才评估、学科评估、学校发文竞争力分析等方面。其中,辅助人才评估服务是我馆持续时间最长的情报服务,自年至今,围绕人才强校主战略,以多元评价思想为核心,为校人力资源处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提供支持,至今已评估余人次;年,为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进行第一阶段引进人员成效分析,为环境学院挖掘对应学科青年千人入围基准条件。

(2)领域态势分析辅助科研人员和决策者总体把握某个具体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或研究态势,为判断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有力的帮助。此类服务,除了需要对领域各类成果的形式特征,如研究产出规模、研究年限分布、研究机构、主要研究者、研究生命周期等进行分析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对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热点、领域分支等主题特征进行挖据和分析。

(3)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上海交通大学是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建设的优秀单位(年,图书馆/情报所是主要建设力量),已通过WIPO科学与技术创新支持中心审批(年);上交大馆获批年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正在成立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并申请获得(教育部)国家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资质。

二是信息素养教育方面,交大馆目前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划归“教学与学习支持”,是学习与研究支持部的业务条线之一。名称的更改意味着该方向的内涵得以充实、外延得以扩展。自年起,交大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紧密围绕学在交大,深度支持教学与学习”,即要立足学校“学在交大”的要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展分层分类的服务。

在课程教学方面,目前有5门学分课程、近20门嵌入式教学课程;在常规培训方面,每年推出滚动培训、新生培训、院系专题讲座、信息专员培训、专利系列培训等,年均近场。近两年,新增英文教学的需求,因此,在年我们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嵌入学院英文课程5门。

此外,在信息素养教育新范式和新平台上,交大馆也开展了相应的尝试,比如:智慧泛在课堂,在电子教参服务的基础上,倡导课下学习、课上讨论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参考资源主动推送至课堂,给师生创造协同互动和学习的知识环境;还有“思源悦读”APP应用,支持泛在阅读和群组学习。

后续将在信息素养课程内容优化、微课程建设、线上自主学习、国际化教学等方面继续努力。

三是科学研究支持方面,紧跟学校发展战略,全面支撑学校的教学与研究,深层次满足院系学科发展需求。当前工作聚焦在院为实体支持、智库服务、学科评估与专业认证、院系联络、资源建设与揭示等方面。

(1)院为实体拜访与服务:上海交通大学“院为实体”将*策制定的权利下放至学院。学科团队基于这一变化,构建支持管理与决策的学科服务。馆领导带队全面调研走访“院为实体”学院,获取实际需求,提供精准的定制服务。

(2)智库服务:持续推进与船舶与海洋装备战略研究院、城市科学研究院的智库服务工作,为研究院认识国家*策、紧跟专业研究前沿、发现和积累专业领域人才提供支撑和保障。

(3)学科评估与专业认证:为学院学科评估和专业认证提供指标体系的数据分析,并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度分析,助力学院学科发展。

(4)院系联络:通过拜访教授、信息专员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获取一线需求,提供学科资源、科学研究、教学学习、创新支撑等方面的服务。截至目前,共拜访教授人次,培养信息专员人次。

(5)资源建设与揭示:通过院系书展、图书荐购、零星荐购、数据库试用等多种形式向师生推荐资源,同时实现图书到馆后的自动反馈,提升读者荐购体验。并通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科服务在国内图书馆的实践专家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