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人文社会科学图书海外传播看中国对外话语
TUhjnbcbe - 2021/5/11 12:20:00

摘要:人文社会科学图书是中国对外话语的重要载体,对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和出版机构两个层面的推动下,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走出去较好地阐释了中国话语体系中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话语传播已经覆盖世界主要语种和主要发达国家,初步形成了“核心出版社+平台+渠道”的传播模式。同时,话语体系建设也存在穿透力不够、话语传播不均衡、话语权缺失等问题,出版社要在出版机制、标准规范、学术研究等方面改进人文社科图书翻译出版工作,推动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出版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G

国家话语是一个国家思想体系、理论体系、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的系统表达,包括国家的*治、经济、社会、文化、*事、外交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需要多方配合协调,共同发力,本文拟从中选取一个截面,以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走出去的视角观察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本文所指海外传播的人文社会科学图书既包括被海外图书馆收藏的中文版图书,也包括在海外出版发行的外文版图书。一、人文社会科学图书的海外传播对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命题本身是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范畴,同时话语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也多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比如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贸易规则、国际组织合作等等,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于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作为其研究成果的载体,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在海外传播对于中国话语体系构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话语体系建设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让世界认识中国中华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延绵不绝,为世界文明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世界展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让世界认识当代中国的源起与本来,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根基所在,也是中国话语体系的魅力所在。传承创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必然要求。同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人文社会科学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再次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架起了桥梁,为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增添了新的时代意义;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既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理论贡献,也是对中国“和而不同”“公道正义”“尊崇自然”传统价值理念的创新性继承。2.话语体系建设需要人文社会科学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经验和规律,让世界读懂中国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不仅要向世界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历史性变革,更要立足中国的伟大实践科学地揭示其中蕴含的历史规律,为世界其他国家正确选择发展道路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要让世界民众认识到,西方现代化模式既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唯一的选择,也不是人类历史进步的终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刻反映70年来*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3.话语体系建设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为国际舆情引导提供学理支撑,让世界理解中国法国后结构主义学者福柯认为话语意味着权力,谁掌握着话语权谁就拥有权力,但也要辩证地看,话语权是以权力为基础的,一个国家的话语权与其自身的综合国力是相匹配的,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对外话语权也应随之增强。就目前情况看,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还不能匹配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导引、改变“西强中弱”的国际舆情态势不仅要在国际外交、国际组织等官方场合进行国家层面的“*治化”表达,也要在图书出版、国际论坛等人文交流场合进行民间层面“学术化”表达,用规范的学术研究方法、学术语言对西方质疑的观点进行解释、批驳。通过学理分析,用学术语言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道,从学术上澄清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各种片面的认识与偏见,以客观的心态看待和接受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二、从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走出去看中国对外话语建设的阶段性成就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成规模走出去的机制建设始于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原新闻出版总署成立联合工作组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演化,国家在支持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走出去方面已经初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人文社科图书走出去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国家层面。国家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设立若干种类型的走出去项目,支持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走出去。比如,“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丝路书香工程、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从全国情况看,国内出版社走出去图书对国家资助项目的依赖程度很大,大部分走出去的图书很难通过版权收入获得盈利,上述这些国家层面的资助计划为国内出版社与国际出版机构开展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二是出版机构层面。自年全国出版社完成转制以来,出版社的经营发展再次迸发出活力。从走出去方面来看,出版社在合作出版、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组建出版联盟等方面都取得积极进展。例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合作,翻译出版“理解中国”系列丛书;社科文献出版社与俄罗斯科学院涅斯托尔出版社合作成立斯维特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发起举办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通过这些举措,国内出版社整合作者、研究机构、出版机构多方面资源,为出版走出去搭建沟通桥梁,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通过上述图书走出去的体系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在海外的构建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出版物版权贸易逆差已大幅缩减。根据国家版权局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人文社会科学图书海外传播看中国对外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