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善
萨满教研究的历史
(一)、国内
我国现在能够见到的最早有关萨满教的书籍,是18世纪清代乾隆十二年(年)刊印的《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这本书记录了大量的萨满神歌、萨满仪式、萨满祭器以及众多的萨满教神祗。乾隆四十五年(年)为了将其收人《四库全书》,译成了汉文,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汉文本。可以说,这是我国第一本以萨满教为研究对象的专业书籍,在萨满教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后来,清代又陆续刊刻了《满洲跳神还愿典礼》(道光八年,年)、《恭祭神杆礼节之册》(光绪二十四年,年)等有关萨满祭祀书籍。
同时,在一些有关书籍中,如《柳边纪略》(康熙四十六年,年),《龙沙纪略》(康熙年间)、《宁古塔纪略》(康熙年间)以及《黑龙江外记》(嘉庆十五年,年)等书中,都有萨满教的记载。
辛亥革命以后的整个民国年间,有关萨满教研究的记载比较少,只有凌纯声写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这是一部出色的民族学研究著作,也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赫哲族历史文化的专著。这本书虽然不是专门论述萨满教的,但20世纪30年代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萨满教的信仰情况可见一斑,对后人的萨满教研究影响很大。
到了50年代,各地**部门和研究机构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同时,搜集整理了不少有关萨满教方面的资料,但是当时也很少有人从理论高度上系统地对其研究。
我国真正重视对萨满教的研究应该说是70年代之后的事情。从那时开始,国外萨满学的名著不断被翻译成中文,
如策达赖的《蒙古萨满教简史》(丁师浩译,年);
土耳其学者阿布杜卡迪尔伊南的《萨满教今昔》(年编印);
波兰学者尼斡拉滋的《西伯利亚各民族之萨满教》(金启孮译,年);
道尔吉班札洛夫的《黑教或称蒙古人的萨满教》;
W海希西的《蒙古宗教》、
原苏联学者M密海洛夫的《布里亚持萨满教研究史》,这些对我国萨满教研究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量的萨满教研究专著和论文涌现,从此萨满教研究进入空前活跃的阶段。这些文章分别从哲学、历史学、文学、民俗学、宗教学等角度对萨满教进行了研究。代表性的萨满教研究著作有: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专著
色音的《东北亚的萨满教韩日中俄蒙萨满教比较研究》(年),从民族学、宗教学角度,对东北亚各民族萨满教的行巫仪礼和观念体系,作了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
(二)本世纪的专著
*任远《赫哲那乃阿伊努——原始宗教研究》,(年)对赫哲、那乃、阿伊努这几个相邻民族的萨满教文化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揭示了民族与文化的关系,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以及他们对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贡献。
王宏刚、于晓飞的《大漠神韵——神秘的北方萨满文化》,(年)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萨满教的观念、祭祀仪式、民间文学等。
代表性的萨满教研究论文有: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论文
崔福来的《黑龙江萨满教述略》(齐齐哈尔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第4期),阐述了萨满教在黑龙江流域的沿革,以及萨满教的崇拜对象、宗教仪式和神具法语等;
赵振才的《萨满的扮象和神器》(黑龙江民族丛刊,年第3期),分别从萨满的扮象、萨满神偶和神像及萨满的神器三个方面,论述了萨满文化;
朋乌恩的《略论萨满现象产生的文化背景》(黑龙江民族丛刊,年第1期),以阿尔泰部分民族的早期宗教心理作为背景资料,对萨满现象产生和存在的根源进行了分析;
宋和平的《由萨满神器看满族原始经济生活》(黑龙江民族丛刊,年第4期),通过对弓箭、神本等神器及民间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来印证满族历史上的渔猎经济;
王宏刚、富育光的《萨满神鼓探微》(北方文物,年第1期),从萨满神鼓的种类、功能及其象征,来探索神鼓所蕴涵的萨满教观念;
色音的《略谈萨满巫俗的习合》(民俗研究,年第1期),以达斡尔、满族等为例,论证了萨满巫俗习合的两种方式;
金宝忱的《萨满的选徒与授技》(黑龙江民族丛刊,年第2期),从萨满产生的方式、萨满的培训、萨满的流派与等级三个方面,介绍萨满选徒与授技的方法与流程;
色音的《论萨满神偶》(前沿,年第2期);阐述了萨满神偶的来源、制作方法及种类等。
张嘉宾的《赫哲族萨满的服饰与神具》(黑龙江民族丛刊,年第4期),对赫哲族和那乃族的萨满服饰,作了全面的比较和分析;
刘厚生的《关于萨满教的界定、起源与传播》(世界宗教研究,年第1期),指出萨满教是历史上东北亚通古斯人为核心的原始信仰,以满族最为典型,并逐步传播到北亚、北欧和北美等诸多民族;
吴疆的《萨满教与中国传统信仰模式之比较》(黑龙江社会科学,年第2期),从相似的宇宙观及多神崇拜、相近的巫祝活动、共同的发展趋向三个角度,对萨满教和中国传统信仰模式进行了比较;
曲六乙的《巫傩文化与萨满文化比较研究》(民族艺术,年第4期),从人类学的角度,对巫傩文化与萨满文化,在起源、主体、哲学、神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冯恩学的《考古所见萨满之腰铃与饰牌》(北方文物,年第2期)对北亚和东北亚所考古挖掘出的萨满腰铃与饰牌,进行了梳理;
色音的《论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历史变容》(内蒙古社会科学,年第4期),把各民族萨满教的历史变容归纳为习合化变容、科学化变容、艺术化变容、民俗化变容等几种;
富育光的《萨满文化析论》(社会科学战线,年第6期),通过概括萨满文化研究的历程,进一步展现了萨满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及在民族学中的地位。
(二)本世纪的论文(截止年)
孟慧英的《萨满教的天神与天命》(内蒙古社会科学,年第1期),论述了古代北方民族中存在的天神信仰及天命观念;
色音的《萨满教与南方民族民间宗教比较研究》(云南社会科学,年第3期),通过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教和南方少数民族民间宗教的比较分析后指出,南方民族的一些民间宗教也可以纳入广义的萨满教范围内加以研究;
孟慧英的《狩猎经济活动与萨满教》(青海社会科学,年第4期),论证了狩猎经济活动是萨满教产生的基础;
夏继明、邵哲文的《萨满教雕刻绘画文化形式》(民间文化,年第8期),通过萨满教的神偶群体,研究萨满教雕刻绘画形式;
孟慧英的《父系氏族公社的萨满教》(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1期),结合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演进的历史,就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信仰崇拜作了介绍和剖析;
汪立珍的《论鄂温克族萨满神话与传说》(黑龙江民族丛刊,年第1期),对鄂温克萨满神话与传说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阐释了以萨满为中心的神话与传说蕴涵的思想价值;
孟慧英的《在其他宗教影响下的萨满教命运》(满族研究,第1期),论述了萨满教在外来宗教影响下从抵触到适应的变化过程;
宋兆麟的《中国史前考古发现的萨满遗迹》(黑龙江民族丛刊,年第1期),从灵*信仰、祖先偶像、生殖信仰,龙的信仰四种类型对中国史前的萨满遗迹,做了详细的整理;
富育光的《北方面具文化考析》(北方论丛,年第2期),根据北方萨满面具的搜求与研究,阐述了面具的文化渊源,传承特征以及观念形态的神秘内涵等;
色音的《萨满教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人生仪礼》(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年第2期),论证了在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中,各种人生仪礼活动与萨满教的联系;
郭淑云的《萨满教灵*观及其哲学思想》(云南社会科学,第3期),从三*一体、灵*游动和灵*归宿三个方面阐述了萨满教灵*观的内涵及其体现的哲学思想;王宏刚的《萨满教女神神系的文化史价值》(文艺研究,年第4期),论述了萨满教女神神系对中国神话及人类文化史的历史价值;
裴立扬的《萨满教是北方民族古神话的重要载体》(黑龙江民族丛刊,年第4期),通过对北方诸民族古神话中的萨满教因素的研究和分析,论述了萨满教与古神话形成的关系,进而认为萨满教是北方民族古神话的重要载体;
色音的《萨满教与北方少数民族帝王一一兼论中国历史上的*治宗教》(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通过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少数民族帝王和萨满教的亲密关系,论证了中国历史上巫王合一或王巫合作的一种典型的*治形态;
色音的《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美术探析》(民族艺术,年第2期),通过北方少数民族萨满绘画的分析,认为萨满画在整个萨满文化体系起着审美、装饰、符号以及认识功能等多种功能;
林永强的《萨满教与女真文化》(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年第2期),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萨满教是女真文化的必经阶段,是女真文化的摇篮;
李国俊的《努尔哈赤时期萨满堂子文化研究》(满族研究,年第4期),以努尔哈赤的起兵、强盛到统一建州女真后的稳定为主线。对萨满堂子的文化的形成,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描述;
赵志忠的《中国是世界萨满教文化圈的中心》(满族研究,年第4期),本文根据萨满文化圈的狭义定义,即萨满信仰应集中在世界的北半球,提出中国是世界萨满教文化圈的中心;
胡树的《关于萨满教原始形态问题的若干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年第1期),从教义、仪礼等问题,对萨满教的原始形态进行了探讨;
仲高的《西域萨满教岩画的文化阐释》(西域研究,年第1期),对*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分布的萨满教洞穴彩绘岩画,做了文化阐释;
郭淑云的《萨满教的造型艺术特征》(民族艺术,年第1期),论述了萨满教造型艺术形式中,宗教属性是其本质的特征;
贾延平的《对北方渔猎民族的萨满教探析》(黑河学刊,年第2期),从北方渔猎民族的自然信仰、原始图腾、文化艺术等方面对萨满教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孟慧英的《萨满服》(中国民族扌艮,年1月20日),论述了萨满服由原始古朴向文饰化、规范化的发展过程;
刘桂腾、*钟的《松花江下游赫哲族的萨满乐器》(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年第1期),从萨满教乐器的配置结构及演奏方式,对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的萨满乐器进行了论述;
郭淑云的《萨满教动植物崇拜与生物认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1期),论述了萨满教动植物崇拜与生物认知相辅相成的关系;
刘艺的《镜文化与萨满教》(西域研究,年第1期),论述了镜子的文化及在萨满教中功能;
阎秋红的《萨满教与东北民间文化》(满族研究,年第2期),阐述了萨满文化对东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的能动作用;
郭淑云的《萨满教天穹层次构想与神秘数字》(西域研究,年第3期),论述了天穹具体层数的构想与北方民族吉数崇拜的关系;
郭淑云的《萨满教与氏族地理》(满族研究,年第4期),对萨满教中所体现的地理观念作了进一步分析;
郭淑云的《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黑龙江民族丛刊,年第6期),阐述了萨满祭祀的舞蹈所体现出的特征与功能;
郭淑云的《北方物候历与萨满祭祀》(西北民族研究,年第1期),论证了萨满教祭祀与物候历法之间的联系;
吕景利的《浅谈满族萨满跳神所呈现的艺术特征》(长春大学学报,年第1期),从鼓乐、舞蹈、神歌三个方面,阐述了萨满舞蹈的艺术特征;
闫沙庆的《鄂温克族萨满文化与造型艺术》(大连民族学院学报,年第2期),从美学角度分析了鄂温克族萨满文化的造型艺术;姜小莉的《萨满教对满族社会伦理观的影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2期),阐述了萨满教在满族社会的家族观、交往观、妇女观的形成中,所发生的重要作用;
赵志忠的《北方民族与萨满教》(黑龙江民族丛刊,年第3期),从北方古代民族的萨满教信仰,到现代民族的萨满教传承与遗存,对北方民族与萨满教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王锐的《赫哲族与鄂伦春族文化艺术之比较》(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第2期),通过两民族服饰、生活用具、萨满用具及图案纹样的对比分析,比较了两民族文化生活与图案艺术的异同;
王洪*的《萨满教对北方民族风俗文化的影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第1期),阐述了萨满教对北方民族生活习惯以及风俗文化的重要作用;
陈旭的《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文化所体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念》(宗教学研究,年第2期),从宗教伦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北方民族所体现的保护自然、亲近自然的原始环保理念。
(二)\国外
国外关于萨满教的研究大致始于17世纪后半叶,而对我国东北萨满教做过研究的主要有俄国的史禄国(S.M.Shirokogoroff),其著作《通古斯萨满教的基本理论》(年)、《满族的社会组织》(年)、《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1奇文瑛:《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宗教研究宗教与历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年,3页(年)是对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后的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20世纪年代,日本对中国东北少数民族萨满教进行了实地调查,写出了不少实地调查报告。如白鸟库吉早在年就写过《满族的竿木崇拜》等论文对我国东北少数民族的萨满教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赤松智城的《满蒙的民族与宗教》一书中有不少有关蒙古萨满“神堂”的记录。此外他还写了《蒙古萨满的行事》、《满州旗人的家祭》等论文多篇。另一位日本学者秋叶隆在我国东北及其朝鲜半岛上进行调查,写了《满州萨满教的家祭》、《满州萨满考察记录》等调查报告,比较客观地记录下了有关当时萨满教的第一手资料。此外大间知笃三在达斡尔族地区进行调查,写了《达斡尔族巫的正月祭》、《海拉尔达斡尔族的氏族巫》等论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