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范景中的书单影响终生的一本书
TUhjnbcbe - 2021/5/19 14:27:00

范景中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可能比较早。原因很简单,我小的时候喜欢画画,后来因为父亲的一些问题,没有条件画画了。那时候出身不好,在各方面都轮不上,就走上一条至少能够自娱自乐的路,就这样开始在书本中寻找乐趣。

初中一年级,我喜欢填词,对「词乐」感兴趣,主动读书从这时就开始了。那时主要读夏承焘先生的著作,还给他写过信。他在民国年间发表过关于「词乐」的论文,我当时读不到,就建议他结集出版,这已经是年的事情了。那时候形势并不好,他回信说自己血压高,医生嘱咐说不要多费脑筋。我那时年纪小,还不懂得老先生们面临的压力。记得在年第一期的《文学评论》上,我曾读到夏承焘先生的《诗余论》,「诗余」就是「词」。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影响终生-

初中时候,我也主动读了一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书。我父亲上学时用过的苏联课本,一直在家里保存着,我读来倒是非常认真的。上中学时,我自己想学习和钻研的是诗词,另外一个爱好就是读哲学。

年上大学,此前经历了上山下乡,已经12年过去了。其间,我在农村的最大收获,就是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老师。他是杨成凯,现在在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我俩认识很早,早在上中学时就因为共同的诗词、版本学爱好结识了。他是一个数学天才,我下乡以后,用通信方式跟他学习数学。这个收获,不只是一般的解题收获,而是从数学思想上得到的很大收获。这对我的影响相当大,跟我后来的读书经历也有很大关系。

我下乡的地方,有一个很特殊的优势,天津最好的中学学生都下放到那里。很多人都带着好书,大家互相借阅。我也把保存下来的书带在身边。《莎士比亚全集》、古希腊悲剧等等,都是在农村读完的。在劳动之余,煤油灯下,我也画过《巴黎圣母院》。我们还经常谈威尼斯的事情,一块做数学题,甚至还对形势发一些「议论」。我们对这些东西还是很向往,希望有一天可以实现梦想。

年前后,我读了《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这本书可以说影响我终生。通过这本书,我把以前学过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优缺点,看得很清楚了。

-在江南找到了贡布里希-

进入大学以后,我在北师大哲学系基本没有听课,哲学书却没少读,读得也比较偏。那时我在读塔尔斯基,波兰一个数理逻辑学家。年,商务印书馆就出过塔尔斯基的《逻辑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读大学时,我一边读他的书,一边做数理逻辑的习题。另外一个是波普尔的书,他的「三个实践」理论刚介绍进来。在那之前,实际上,商务印书馆在上世纪60年代出过一套「资产阶级哲学著作选读」,其中有波普尔关于「人性论」的观点,那是第一次接触波普尔。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的「三个实践」理论通过《哲学研究》杂志被介绍进来,我才开始大量读他的书。

大学时间很短,读了一年就考研究生到了浙江美院。原因很简单,北京诱惑太多。那时西方电影开始在大学里上映,像《根》这样的,一演就是四个小时,觉得安不下心来读书。以前读诗词,对江南的画意一直很向往,再加上下乡在内蒙,在塞北已经生活了八年,于是想去南方的新天地。

去了浙江美院,我在读书上遇到了困惑。一个终生要从事的工作,和过去仅凭兴趣的读书,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同的。我的老师卢鸿基说,艺术的学习主要靠自己。我于是开始摸索一套读美术史的方法,这要追溯到初中读夏承焘先生时的目录索引法了,读他的著作,同时研究他都读些什么,我很自觉地进入一个版本目录学的读书领域。那时,没有人告诉你美术史该怎么读,该读些什么。循着《牛津艺术指南》这样的工具书,从附录中寻找重合频率最高的书来读。就这样找到了贡布里希,是我日后最主要的一个工作。

读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一个新的天地打开了。这跟以前看的美术史截然不同。我找到杨成凯,游说他合译《艺术的故事》。这是我美术史工作的起点。我心里想着中国美术史,可是从外国美术史入手,想做一个迂回的尝试。后来的读书,我主要是读波普尔和贡布里希,他们也是我的工作。

-钱钟书和陈寅恪的「琐碎」-

毕竟是学诗词出身,我对中国的旧学一直念念不忘。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主要读两个人,一个钱钟书,一个陈寅恪。这两个人对我后来的学术研究影响非常大。钱钟书的《管锥编》一出版,我就开始读了。之前我在上世纪50年代的《文学研究》上读过他的《论通感》,还读过他的《宋代诗人小传》,这实际上是他在《宋诗选》中给每个诗人写的小传,最初发表在《文学研究》上。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钱仲联为韩愈诗文集作注的书评,也登在《文学研究》上。读钱钟书的文章,我觉得非常愉快。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就开始读他的《管锥编》和《谈艺录》。

此外,就是读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不能再写文章了,觉得自己功力、学力都不够了,没有资格再写东西。之后,我很少写文章,基本上不敢写书。陈寅恪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目盲了,他引用的文献,能否给出更好的版本?从这个问题入手,我开始陆续为《柳如是别传》做一个补充性附录的工作。后来,我跟我夫人出的两本书,《柳如是集》和《柳如是事辑》,就是这个工作的结果。

有人批评钱钟书太「琐碎」,钱钟书也曾批评陈寅恪「琐碎」。很有意思,这两人都得到了「琐碎」的评价。我却不这样看。我读钱钟书,他的书确实非常琐碎,可是一旦站开一个距离,会发现这些琐碎的东西组成了一个新的知识宇宙。我并不认为钱钟书的理论水平多么深刻、多么高明,但他在用他琐碎的知识建立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我觉得了不起。读陈寅恪是另一番趣味,当他把无数琐碎的东西组织在一个历史的长卷中时,这些琐碎仍然有它熠熠生辉的光芒。可是现在的学者欠缺的,恰恰就是「琐碎」。这让我产生一个奇异的感觉,如今论道著作不少,论学著作太少。所差的不是理论,而是真正的学问。

-读书人要给自己打「警惕针」-

所以我写过这样的话,如果我们读了钱钟书的《论通感》还觉得不过瘾,可以读一下贡布里希的《艺术与错觉》,里面也有论通感的话。你会发现,贡布里希三言两语把通感说得非常深刻,这是钱钟书所不及的;可是钱钟书在《论通感》中谈到的通感现象,给人的艺术感受,也是在别人书中得不到的。所以,读书经常需要克服自己身上过激、偏颇的见解,还有知识上的盲点,这是读书人要给自己打的「警惕针」。

一方面做着西方美术史工作,另一方面读钱钟书和陈寅恪,还有线装古籍,也是我长年不离的。实际上我读书非常杂,但主线就是这三条,像《艺术的故事》,我自己读了不少于15遍。我经常告诫自己,在学术上不要赶时髦,读书也如此。

有一个人的书,我是不读的,就是海德格尔。我觉得晦涩,这是一点。另一点,他的学生法里亚斯写过一本《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读了这书以后,我是不会读他的书了。不管多少人为他的纳粹主义作辩护,但法里亚斯的论述,我认为别人是辩驳不了的。

其他人的著作,也有许多留下些印象。有一本书,是两位年轻人写的,克里斯和库尔茨的《艺术家的传奇》。这是研究艺术家绕不开的一本书,非常深刻,论述得又非常广阔。最近,广州美院的邵宏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与艺术》翻译出来,作者是美国的克里斯特勒,20世纪研究文艺复兴的大师。这本书是经典著作,翻译难度非常大,邵宏给出了一个完整译本,对于国人认识文艺复兴有非常大的帮助。

-与其写书,不如译书-

在西方美术史领域,很多重要著作尚未翻译进来。中国美术史相对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滞后,但近年来也发生着一些变化,特别是年以后。比如对于文人画的研究,广州美院的*专和深圳画院的严善錞写过一本书,《文人画的趣味、图示与价值》,对文人画研究的视野、角度给出一些崭新的看法。我的博士生万木春(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曾研究晚明文人李日华,他的博士论文《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一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水平相当高,这本书也已出版。还有我的博士生董捷(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他的博士论文《湖州版画的批评研究》,不论理论还是方法,都是中国版画史研究的突破性成果。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进展,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与西方美术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被介绍进来有关系。读完陈寅恪之后,我对自己有一个评价,与其写书,不如译书,读者可能更能受益。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太残缺不全,最好的读书年华都被历史风尘淹没。也因此,我对书籍一直抱着感恩的态度。

我最近还想重读《微积分概念史》,这是上世纪70年代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翻译的一本书,作为内部读物出版。它教会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事物的连续和分离这对矛盾处理。当我用分离的语言概念来捕捉连续的绘画时,会遇上很多问题,考虑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微积分概念史》。数学对我的美术史研究影响很大,但只是一个方面。我还经常思考中国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我认为是人对于艺术的感受力,而这是从诗词和中国山水画来的。

一想到这40年,最大的感受是学术氛围越来越自由,正因为有了这个背景,我们才能安心读书,研究点学问。展望未来,大概40年以后,我们可能有希望继续出现象陈寅恪、钱钟书这样的大师。如果说到遗憾,陈寅恪在国外待了十年左右,他从不为学位读书,而是为学问、知识去读书,用西方人的话来说,他是为*金般的智慧去读书。现在人们读书越来越功利,这恐怕是想起来会让人遗憾的事情。

-范景中先生书单-

1.《爱因斯坦与相对论》巴涅特/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


  

2.《爱因斯坦的智慧》霍姆斯梅尔/编著,田倩/译华夏出版社,年


  

3.《时间简史》霍金/著,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


  

4.《居里夫人传》艾芙·居里/著,左明徹林光/译商务印书馆,年


  

5.《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波普尔/著,郑一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


  

6.《通过知识获得解放》波普尔/著,范景中李本正/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年


  

7.《二十世纪的教训》波普尔/著,王凌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8.《西方哲学史》罗素/著,马元德李约瑟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年


  

9.《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法里亚斯/著,郑永慧等/译时事出版社,年


  

10.《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著,杨成凯范景中/译三联书店,年


  

11.《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著,杨成凯等/译浙江摄影出版社,年


  

12.《艺术家的传奇》克里斯库尔茨/著,潘耀珠/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年


  

13.《图像学研究》潘诺夫斯基/著,范景中/译三联书店,年


  

14.《中世纪的秋天》赫伊津哈/著,何道宽/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15.《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与艺术》克里斯特勒/著,邵宏/译东方出版社,年


  

16.《气势撼人》高居翰/著,李佩桦等/著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17.《王国维遗书》王国维/著,上海书店,年


  

18.《柳如是别传》陈寅恪/著,三联书店,年


  

19.《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余英时/著,花城出版社,年


  

20.《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年


  

21.《七缀集》钱钟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22.《而已集》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年


  

23.《今生今世》胡兰成/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


  

24.《茨威格小说集》张玉书/主编,中国发展出版社,年


  

25.《迪伦马特小说集》上海译文出版社,年


  

26.《罗生门》桥本忍黑泽明/编剧,钱稻孙/译中国电影出版社,年


  

27.《来燕榭书跋》*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28.《傅雷家书》傅雷/著,三联书店,年


  

29.《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著,王婷等/译中央编辑出版社,年


  

30.《爱的教育》(开明书店年版复印)亚米契斯/著,夏丏尊/译上海书店,年

范景中特别注释:
  一.以上仅限于二十世纪的著作;
   二.外文著作有中译本者;
  三.排名不分先后

来源|《深圳商报》

-END-

相关阅读

读书与审美没有必然联系——从阿城的《棋王》说起

活在有用和无用之间——扯淡:书画及文学艺术

沉默的神交

楚寻欢:艺术的本质

中西融合中不可回避的艺术根性特质——从吴大羽说起

1
查看完整版本: 范景中的书单影响终生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