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图书的故事吧。
一本书的主要成本由稿酬(版税)、印制(含纸张和印刷成本)、编录费用(组稿和编辑人员工资等)等三大部分组成。
稿酬在图书定价中的占比不定,以我个人出图为例,我之前在中信出书是按图书定价的9%,首印2.5万册,即定价*2.5万*9%。名家的价格当然要高一些,没名气的就会低的多,一本书才拿一千块钱的我都见过。
出书拿稿费天经地义,但现在很多人是出书还要倒给出版社钱,因为图书是正规出版物,有书号的,书号是垄断型资源,通常掌握在国有出版社手有,民营书商要想出书也得去国有出版社买。
一个书号价格不定,1万2万都有。当然,不是有钱就能出书,还得看图书内容是否合法合规,只要*治上没问题,个人出书不难。但质量就不好说了,我见过不少大学教授为了评级自己花钱出书的,首印也就本,估计就没打算卖。
我们买书都会看定价,定价的行业术语叫码洋,也就是图书的市场销售价格,但出版社肯定不能全额拿到这笔收入,一般都是以五折左右的价格出售给书店或网站,图书现在是买方市场,渠道为王,所以一本书主要利润在发行环节,出版社很难赚到钱。
我们假设一本书的定价是50块钱,正常出版社只能拿到25块钱的收入,那它的成本是多少钱呢?一般情况是图书定价的30%左右,也就是15块钱,这本书毛利有10块钱,按说不少了。但出版社还是大概率会亏损。因为书印出来不太可能全卖掉,首印册,一年内能卖一半就不算错了,时间一长卖不动就会退货,退回来就只能当废纸卖。
有人会说能不能少印点,还真不行,因为要铺货要上架,就必要多印点,把货发出去,让尽可能多的读者看到,才能增加销量,这就会产生一个悖论:为了多卖就要多印,因为多印导致多亏!(好在现在线上渠道赶上线下渠道了,按需印刷已经成为可能)
即使全卖出去(这当是极少数情况),能赚到的利润也不多,因为出版社还有很多人要养,我知道一家出版社有60多人,其中只有三分之一强是编辑,剩下的有印前校对、制版、仓库、发行、印制以及管理人员,这么多人光靠图书是很难生存的。
据我所知,全国几百家出版社,绝大部分出版的一般图书都是亏损的,只有极少数,如中信、三联、商务有历史、有名气的出版社才能赚到钱,这类出版社出的书质量也有保障,所以如果你无法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买,看出版社是个好办法。
既然大部分出版社赚不到钱,那它们怎么生存呢?靠教材教辅!
在我国,学生的钱是最好赚的,你到书店买书,多少会打点折扣,网上买折扣力度会更大。但教材从不打折,定多少是多少。全国多少学生呀,这利润你想想!
现在的中小学生教材以人教版为主,也有少量的苏教版之类的,但不成气候。
按说出版中小学生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最赚钱的,其实不然,人教社是赚钱,但利润不是它全得。
一本中小学生教材的利润分成这样分的:按定价,发行环节也就是各省的新华书店得35%左右,还有30%-40%左右是成本(这两年纸张成本涨得很快,教材的利润下降不少),剩下归各省的教材中心(也有的分给了各出版社)。
这里人民教育出版社得多少?只有5%左右,即各省出版社从人民教育出版社租来版权,负责出版印制,交各省的新华书店发行。
你说人教社为什么愿意这么分?因为中小学生教材的编制其实是国家教委负责的,它只是出个面,学生的是各省的学生,有利润当然要大家分。
教材看上去利润不低,其实负担也不轻,这部分要养活各出版社员工出版那些不赚钱的一般图书,还要养活各地的新华书店,因为互联网的冲击,现在新华书店都是严重亏损,包括民营的书店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教材支撑,全国大部分地区就看不到书店了。
在我国出版业实行双效考核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也就是说一本只要有好的社会效益,不赚钱也要出版,但没钱怎么出版呢,就要依靠教材支撑了。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真不要嫌书贵,我国的书真不贵。以我个人为例,写一本书要花一年的时间,扣掉个税到手也不过几万块钱,就这还算高的,有这时间出去讲课早赚回来了!如果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谁会做这亏本生意?
但长此以往,图书品质就会下降,好书会越来越少。
在所有的出版物里,图书应该是最有价值的,它是一位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请支持一下正版图书!
..............................分割线...................................................
再补充一点其他传统媒体的
一、新华书店
各省的图书发行和销售主要有国有和民营两个不同的系统负责,我们经常看到各地都有的新华书店就是国有的,属各省图书发行集团负责管理。
图书的销售很早就市场化,买书本质上和买小商品没什么不同,谁都可以干。所以新华书店实际生存的很困难,还要房子是国家给的,不用付房租,但人工、水电一样要花钱,为了吸引读者书店的装修花费也很高,一个又一个网红书店纷纷出现,但卖书没有增加多少,到是吸引不少人去拍照。
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力冲击太强,网上卖书很方便,折扣又高,不买才傻。还有电子书,让买纸制书的人少了一大块。(但出版行业还好,图书是内容为王,图书编辑相当于读者的阅读顾问,在海量的信息面前,阅读还是需要一个指引人的)
但现在新华发行系统活的比出版社还要好一些,就是因为有教材支撑,书不是他们出,编不是他们编,但学生要想拿到手就必须通过他们,你要是找顺风运就算非法出版物!利润是书价的35%,只要把书从印刷厂运到各学校就行,这就是渠道垄断的威力!
二、报纸
其实报纸从年初就不行了,那时三大门户网站主打的就是新闻,报纸的优势就是时效性强,内容太浅,是报纸是弱项。有了网站新闻,那信息是实时更新,你再快能快过互联网?
所以到了新世纪报纸就成了最没有存在意义的传统媒介。
虽然报亭都成了文物,但大部分报纸都还顽强的活着,算上地方大小报纸最少还有0种以上,那它们靠什么生存呢?
1、靠财*
据我所知各省的报业集团名为公司,实际还是事业身份,赚不到钱财*补齐,近年财*补的钱越来越多,估计再过几年就是全额补了。
2、靠宣传
是宣传不是广告,三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都在下降,报纸更不用提了,根本拉不到广告,有限几个拉来了也不给钱,拿货抵!现在印刷厂都不愿意和报社做生意,它没钱,要钱就把别人给它的货抵账,堂堂大报社,到了以货易货的地步!
但宣传还能拉到活,比如某某产品发个发布会,总要拉人捧场,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还是有面子的,你总不能说会议影响很好,各大网红纷纷到场吧?不像样子。
当然这都是面子上的事,里子就是这些媒体都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