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读改为日读,从通勤时阅读改为居家阅读,从阅读纸书改为阅读电子书、有声书……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悄然改变了消费者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读者对阅读的需求更加强烈。
美英法三国最新数据均显示,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书业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图书可以带给人温情的慰藉和有力的支撑。根据NPD集团图书监测数据显示,年1月~12月12日,美国纸书销量同比增长8.2%,达6.79亿册;美国出版商协会统计显示,年前10个月,出版社大众图书收入同比增长6.9%,达69亿美元。英国出版商协会统计显示,年上半年,英国小说市场在数字图书和精装本的带动下,销售收入增长13%,达2.85亿英镑。电子书和数字有声书销售收入增长23%至1.99亿英镑,弥补了纸书收入下滑带来的损失。中国的图书市场统计数字也令人欣慰,根据商报·奥示数据的统计,年第三季度,市场持续回暖,整体销售年内首现同比增长,增幅为6.33%。
新年之际,商报记者采访了中外出版人,从中外对比中观察年市场,观测年新变。
商报君问
1.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大众出版市场带来哪些新变化?因疫情而居家隔离的读者有哪些新的阅读需求?
2.面对阅读习惯、方式和内容等方面的新变化,贵社有哪些创新而有效的新业务模式?
3.如何实现线下线上融合,来满足读者的需求?目前在线上线下融合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4.贵社在应用AI等新技术方面有什么设想或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如何将新技术与贵社的出版和服务进行对接?
5.直播带货成为年中国大众(童书)出版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对此您怎么看?希望有哪些改变?对未来市场发展有什么预期?未来的线下书展和版权贸易将如何发展?
6.年对大众出版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有哪些?哪些细分领域将成为贵社的业务布局重点?
7.贵社因疫情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年的经济目标实现得怎样?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对未来有何预期?
开创产品营销和跨界营销新模式
徐俊
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委书记
1.庚子大疫,改变了我们的日常,也改变了书业。书业进入线上营销新时代。疫情期间如此,疫后也将成为新常态。虽说是情不得已的倒逼,长远看也将加速书业经营新模式的形成。
疫情改变了读者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网上平台下单,消费行为的改变直接导致了营销推广模式的变革,出版机构投入更多的精力改善网上产品页面体验,在不同的平台开通直播,或是直播带货或是品牌推广,不断进行尝试。而网上营销对于用户的直接触达,使得出版者对于用户需求有更明确、更深刻的认识,反过来会影响产品的策划和设计。年,中华书局感觉到,受到疫情冲击,读者对于传统经典、中医文化有更迫切的需求,传统文化带来的定力能帮助大家的心态安稳下来。
2.中华书局面对市场变化积极应对,有意识地加大了线上品牌营销力度,迅速搭建自身直播平台“i中华书局”,从普通编辑到掌门人,轮番上阵,探索产品营销和跨界营销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直播主打品牌影响。4月23日,中华书局举办线上“读者开放日”;6月18日,发起“当岁的中华书局遇上”的直播活动;6月26日,《梁书》(修订本)线上首发;暑期传统文化知识讲座;9月“传统文化月”多场直播;等等。除了在自有平台上,中华书局还在微赞、抖音、百度百家号、一直播等多家平台联合开展线上直播活动,吸引了许多观众。
二是加强与客户网上平台的合作,沟通线上线下。书局主动与京东、当当、地面书店的网上书店平台进行合作,开展产品专题直播和新书推介活动。如针对《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图书推荐书局相关优质产品;《周易》从入门到精通的图书推荐;《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分层阅读等。
三是跨界破藩篱,出圈找读者。中华书局突破传统出版领域,创新知识服务模式,探索与年轻人互动传承传统文化的渠道。如我们制作了一分钟传统文化小视频,借助头条、抖音等平台触达圈外读者。9月28日,中华书局进行了一场大型公益直播“寻圣——孔子诞辰纪念日”活动。此次“寻圣”参与嘉宾从艺术界到普通人,活动形式从线上游览到互动游戏,吸引了许多人参加。12月17日,中华书局与“方太幸福家”合作,进行了一场线上美食秀,和美食主播一起复原古代菜谱,以古书为媒,以厨艺会友。12月20日,中华书局与腾讯《王者荣耀》共同宣布推出文创产品“荣耀中国节·节历”,让中华书局触摸与年轻人沟通的新思路。
在年,中华书局还将继续深挖潜力,不断创新,寻找新的有效途径。
4.中华书局在很早就成立子公司“古联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承担着古籍数字化项目建设及传统文化数字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古联公司先后承担了中华基本史籍知识库(“十二五”规划项目)、中华古籍整理出版资源平台(“十三五”规划项目)等数字化项目。在古籍数字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古联公司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古籍类数字产品,坚持导向正确,注重资源的质量,强调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学术性。目前开发的产品有:“中华经典古籍库”“海外中医古籍库”“中华古籍书目数据库”“中华文史工具书古籍库”“中华文史学术论著库”“中华石刻数据库”“籍合文库·经典阅读书房”“西南联大专题数据库”“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中华木版年画数据库”“历代教外涉佛文献数据库”“中华书法数据库”等,所收录的整理本古籍资源均是在中华书局及合作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优质纸书基础上,经过数字化编辑加工而成。其中,“中华经典古籍库”不但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并荣获国家新闻出版行业内的最高奖项——中国出版*府奖。
古联公司研发了在线的古籍整理与发布系统,开启了全新的线上资源生产和出版模式。年,整合现有数字产品,推出了古籍整理与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籍合网。与此同时,秉承合作共赢的战略,古联公司与多家出版单位、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资源规模,实现“让古籍联合起来”的学术梦想。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前端的技术团队支持,作为出版企业,无论借助何种传播手段来触达终端,最根本的基石还是扎实而持续地提供有独特价值、以合适形态呈现的产品,以产品驱动营销,以营销为产品赋能。
7.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的工作规划,上半年的生产和销售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在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的同时,我们也主动变革,下半年通过努力,生产、销售形势开始扭转,年的经济目标已经顺利实现。
出版社既要积极主动拥抱大环境的变化,也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图书作为文化商品的特殊性。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新路上,中华书局将继续与时俱进,守正出新。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华书局可以带动更多的书业同行共同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营销模式,更直接地触达终端,聆听读者的声音,向上游出版环节传达需求,从而促使整个出版链条产生变革,帮助书店走出困境,让更多好书为读者深入了解,多方携手共进,拥抱未来。
疫情之后我对出版更有信心
理查德·查金RichardCharkin
英国前出版商协会主席
1.年是可怕的一年。英国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包括电子书、图书馆用书和数字有声书在内的数字发行获得了极大发展,这弥补了纸书销售下滑的损失。
2.在英国,今年图书的销量确实增加了,但是出版商因利润较高的数字交易比例增大、实体店铺的营销支出下降、旅行成本降低以及*府向休假员工发放补助金等因素而增加了利润。大多数出版社在年的盈利都有增长。但是考虑到积压的库存、退货、已经支付的预付金以及潜在的坏账,就不是这样了。像“超级星期四”这样的促销活动对市场有一定带动作用,但效果有限。
3.营销最重要的是对图书有清晰的了解,让读者决定如何买书,买什么形态的书。
4.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作者,但是可能会在很多年后取代编辑的职位。对于技术带来的影响,我认为应忽视技术本身,而从作者和读者两个角度,去认真思考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们必须提供什么。
5.书业对线下书展一直都会有需求,至少在未来几十年仍会是这样。但是很可能书展的参展人数会减少,书展时间会缩短,场馆面积会缩小,宣传活动会减少。版权贸易将在线上线下继续存在,但是必须应对变化的出版和零售环境做出调整。另一个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的变化是,贝塔斯曼宣布将收购西蒙及舒斯特,我想企鹅兰登与西蒙及舒斯特合并将能够获得美国监管机构的批准。这不是一个很大的交易,而且也是长期以来大型出版社并购和更小型出版社重生的的出版趋势的延续。
7.新冠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出版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取决于为全球读者提供不同形态和场景需求的内容服务的能力,以及通过版权法保护作者和出版社免受技术大鳄威胁的能力。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保证活下来,并在公司内部推进文化改革;敢于冒险,并更好地进行评估。我对出版业比以往更加有信心。我们应对新冠疫情的方式表明我们能够应对任何事。
创新新零售获得更大确定性
白冰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1.大数据时代,阅读场景、内容载体、图书营销的内涵和手段都发生了变化,宣传推广和图书销售正在深度融合。
我们可以看到出版市场发生了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数字化。内容通过图像、音视频等方式进行数字化传播。二是社交化。消费者在哪里交集就在哪里消费,交集产生话题,话题双向互动,产品即时体验,迅速引领消费。三是扁平化。图书信息直接触达消费群体,并及时得到销售数据反馈以及读者体验反馈。销售重心正在由ToB向ToC转移,抖音带货、大V带货、网红带货、社群团购成为销售引擎。四是兴趣化。消费者以兴趣为标签,自发融入或者被大数据划分为一个个社群。
年新冠疫情也给出版业带来了很大变化,一是读者的消费习惯向线上转移,去电影院、公共场所的次数减少,家庭的阅读时间在延长。二是读者阅读的热点也在变化,如科普类图书销量猛增,人体、医学、病*等生命意识和教育类读物猛增,科幻小说需求增大。文学类和现实题材文学作品也有增长。此外,人和自然关系类图书,包括动物小说、昆虫童话及植物、动物题材类作品都更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