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6/9 16:31:00
本月读了3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我遇见一个人》和《万能管家吉夫斯2》。《好妈妈》和《遇见》的内容都不错,可是在阅读中,我总能在自己身上看到各种问题,对女儿的愧疚感也渐渐压得自己透不过气来。这个月,女儿如愿上了幼儿园,我也开始间歇性地“分离焦虑”。所以,我下个月不看育儿书了,先好好消化一下之前看过的这类书籍。1st《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出版社:作家出版社◆阅读方式:纸质◆书中书:《夏山学校》《给教师的建议》《我们怎样学语文》《为自己的人》《哈佛家训》《来吧孩子》《用什么灌溉心灵》《公民的诞生》等因为这口水的书名,我曾“嫌弃”了好久这本家教经典书。后来,我看到一些宝妈推荐本书,说其中的家庭教养经验很值得学习,于是,就抱着试读的心态入手了!初看目录时,我发现作者完全是在严谨认真地深究家庭教育的各种细节,语文学习和学习经验的分享只有两章而已(全书共七章)。比如作者不只是喊喊口号说“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的差异。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其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她还列举了大量的正反面案例,把父母需要注意的教育细节都标注了出来,基本算是手把手地教读者了(书中介绍的家教细节和各种案例很多很细,我就不在这儿摘抄各种语录了)。再读各章内容,作者不仅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家长沟通经历,她的每一个家教细节背后也有清晰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支持,也就是说,作者给出的一些建议和方法,我们大体可以放心地运用在自家的亲子互动中。但是也请注意,有些建议和方法只是通过大量经验得出,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全书一直把握着两个大方向:爱与自由和实事求是。给孩子充足的爱和自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在秩序成长;父母以身作则,在为人处世上实事求是,让孩子从小用这样的态度去面对世界。本书可搭配《捕捉儿童敏感期》和《当我遇见一个人》共同阅读。2nd《当我遇见一个人》◆作者:李雪◆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阅读方式:纸质◆书中书:《不要用爱控制我》本书副标题是“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作者李雪是以客体关系理论(精神分析学派)为框架,探讨婴儿与母亲的关系如何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与身心成长。《捕捉儿童敏感期》是以蒙特梭利的敏感期理论为基础来展示大量案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大量运用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一线教学经验来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当我遇见一个人》则是用客体关系理论来告诫我们,你如果不能真正看见自己的孩子,你会“毁”了他。为什么用“毁”这么狠的字呢?因为李雪的文笔就是如此,话里带着十足的确定性和决绝感。但是,她的文字也很有修复力,我在《好妈妈》里“收获”的茫然和愧疚感在《遇见》这里减轻了不少:“每个父母都有坏习惯,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有自己的原因,并愿意为此负责,这并不影响和孩子彼此尊重、相爱”,“所有学科、道理都只是个说法,我们要学习正确的方法,也要学会放下,真是勇敢地投入生活,让爱流动”。如果前两本书是通过大量案例来帮助我们成为能配上自家神兽的父母的“教科书”,那么这本《遇见》则是一本“警示录”,作者通过剖析自己苦痛不堪的童年经历与母女关系来告诫每一位为人父母的读者,请真正睁开眼睛看到自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理想中的孩子(这是投射)。本书中,我特别认同一个观点:延迟满足能力始于婴儿期的及时满足。像敏感期和延迟满足这样的学科名词,基本已被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用烂了,不少家长听后觉得有道理,就开始用在家实践,但是却不考虑一下,自己的宝贝是否在心理上被真正满足过。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去游乐场,那是小朋友们永远不愿离开的地方。孩子们都是开开心心地进场,但是离开时却各不相同:有的孩子虽然不舍,但是愿意配合家长回家;有的孩子一听要走,立刻开始哭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反应,可与家庭财力完全无关,这些哭闹的孩子中有家里一买玩具就动辄上千元的,那些不哭不闹的孩子中也有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关键在于孩子的早期生活中是否真正心理富足过,是否与父母建立起了真正的互信关系。3rd《万能管家吉夫斯2》◆作者:P.G.伍德豪斯[英]◆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阅读方式:纸质书继续看这部系列作品,只是为了治愈一下自己看完育儿书后的郁闷。上个月重温了英剧JeevesWooster,这次看第二部作品,有不少章节与英剧情节重叠,读来更觉有意思。Tobecontinue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