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读书报告
这个月除了看书,还在喜马拉雅听了一些讲书,所以也分享一些精选的部分
《如何系统思考》
作者:邱昭良
?1?
系统有三个构成要素:实体、连接和目标/功能,以往我在进行系统思考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外部内部,输入输出。本书讲的是一种更加概括性的要素组合,对实体、连接和目标/功能的思考,也能形成严密的逻辑。
本书提出了我们要实现系统思考的三维转变,也就是动态思考、深入思考、全面思考。总的来讲,就是看清事物的起因和动向,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构),看到全局。
动态思考强调因与果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也有可能是环形互动的。我们可以运用鱼骨图明确主要原因并进行结构化,然后使用因果回路图发现反馈回路。
深入思考可以用冰山模型进行讲解,从事件-模式-结构,也就是我们常问的“发生了什么?”、“这是什么?”、“为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怎么办?”,运用行为模式图把事件进行统计、串联,在图表上呈现出趋势与行为模式。常见的行为模式有六种,主要由增强回路、调节回路、时间延迟构成。
全面思考要具有大局观,摆脱本位主义,看到整体。
“在系统思考领域,有一个令人吃惊的观点:任何一个变量,不是存量,就是流量。除此以外没有别的类型”这句话有一位读者留下了自己的思考,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他说“存量和流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因与果的关系”,突然感觉这也就是系统思考强调的因果回路,存量输入导致流量发生变化,流量变化又导致存量输出,往复循环,以此追溯因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者:彼得·德鲁克
?3?
由于时代的发展,企业会有越来越多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管理者就是知识工作者,需要追求有效性,但是日常工作又会使管理者难以有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要记录时间、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重视对外界的贡献,善于利用自己、上司、同事、下属的长处,不留恋过去,而是注重将来,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接受不同的意见并且做出有效的决策。
本文中收获的一个新观点是关于管理者的定义,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富有贡献责任,对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的人就是管理者,不在乎是否有下属,有一些主管并不是领导者,只是监工而已。一位知识工作者是不是一位领导者不能以有没有下属来定义,“管理者”一词,将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出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
所以本书不是在教我们如何管理别人,而是当你作为管理者时应该如何管理自己。
《结构思考力》
作者:李忠秋
?4?
中国版金字塔原理,也是强调自下而上的思考和自上而下的表达,如果大家觉得金字塔原理贵且难读就可以看这本,基本内容都一样。
《我读管理经典》
作者:陈春花
?5?
看到春花姐姐这本书的时候简直眼睛都亮了,通过读者视角解读管理学经典给管理学学生带来太多的便利了,并且作者还把目前管理学实践与过去的经典理论结合在一起,更有实践价值了。
本文一共只有5章,分为“效率”与“管理的特征:结果评价”两大模块。以下选了一些比较喜欢的部分总结了一下:
一、效率
1、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原理》
2、组织效率
①《福列特论管理》
建设性冲突、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管理是一种职能并以科学为基础、重塑领导和的权责
②《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法约尔
从劳动效率最大化到行*组织管理阶段
把效率划分为劳动效率、组织效率、个人效率
将管理活动从经营职能中体现出来,强调了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影响组织效率的两个关键因素:专业化能力和等级制度(一方面强调专业化的水平,胜任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强调需要分权分责、职责清晰)
③《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韦伯
官僚组织结构理论
区分现代管理与经验管理
现代管理的特点是权力赋予职位而非个人
合法的权利是决定组织管理的核心
权力——专业能力、指责
④《管理行为》赫伯特A.西蒙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性
⑤《组织与管理》巴纳德
组织存在的关键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
我们常常考虑组织的问题,而忽略了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