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香港三聯
《我怕將來會忘記:武漢抗疫手記》,應該是過去這一年,我們的編校與製作團隊參與過的與當下社會貼合最緊密的書之一了。由書名便可知,它與年全人類最重大的事件——新冠疫情相關。在分享這本書的背後故事之前,想簡單的列一條時間線,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本書出版的來龍去脈。
年12月,有部分武漢市民被診斷為「不明肺炎患者」
年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病*命名為「新型冠狀病*」
1月21日,鍾南山院士在媒體上公開確認新型冠狀病*肺炎可以人傳人;武漢實施進出管制
1月23日,武漢全面「封城」
2月20日,攝影家劉宇,隨中國攝協攝影小分隊從北京出征武漢,負責為4.2萬餘名醫護人員拍攝肖像
2月22日,攝影家劉宇開始在個人公眾號「劉宇別有所圖」發表「武漢抗疫手記」,至4月初,已累積有二十餘篇
3月20日,集團傅偉中董事長最早向作者劉宇提出將手記整理出版的建議
4月17日,在集團領導的親自推動下,香港三聯正式啟動「武漢抗疫手記」選題策劃
4月20日,與劉宇老師商定書名及大綱,形成初步編輯意見
5月2日,與作者溝通確認篇目及初稿(文字)
5月14日,收到配圖資料(編選)
5月19日,收到中國文聯五大專業協會主席的寄語定稿
6月4日,圖書版式確定,完成初排稿
6月11日,與北京三聯初步達成將本書簡體版授權其在內地出版的意向
6月18日,刪改及替換部分圖片,完善相關人物的照片信息
6月22日,完成封面設計;補充作者簡介;補充武漢封城時與解封後對比照片
6月23日,完成書稿清樣
6月29日,完成質檢及印前檢查,交印
7月2日,公益出版活動確定,製作海報,進行公益活動發佈;與香港新家園協會合作,本書收益及作者版稅將捐贈予香港社區抗疫使用
7月17日,圖書在香港上市;內地中商進行預售
8月7日,在廣東省中山市舉行新書發佈會
武漢,一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因為新冠疫情爆發較早,一度成為抗疫的前線,更因前所未有的「封城」舉措,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在那過程中,數萬名醫護人員,聞令而動,白衣作甲,奮勇奔赴抗疫前線,與疫病作殊死鬥爭。年2月20日,攝影家劉宇,隨中國攝協攝影小分隊從北京出征武漢,為4萬多名醫護人員拍攝肖像。身處抗疫前線的66天裏,他拍下了大量珍貴的照片,寫下二十多篇抗疫手記,成為曾經的疫情中心的忠實記錄者。
參與「為天使造像」項目的部分攝影師合影
圖:劉宇
這些手記與照片發佈在劉老師個人的公眾號「劉宇別有所圖」上,年3月份開始,持續被關注,而且逐漸從其「朋友圈」破圈,為更多的普通網友所關注,成為武漢之外的人們了解疫情中心景象的重要渠道。3月底,我們的編輯團隊,也開始關注劉宇老師的相關文章。隨後,在集團領導的親自協調下,我們與作者取得直接聯繫,基於相互的信任,很快與作者在圖書出版上達成共識。至4月中旬,與部門同事合力完成本書選題策劃案,書稿進入實質性編選階段。至4月下旬,與作者方面基本確定書名及大綱,明確書中人物的編選標準及圖文具體要求。在公司的安排下,由我牽頭本書的編務,全力配合作者推動本書初稿的完成。至4月27日,將作者公眾號上的所有手記都整理出並通讀一遍,然後擬出編輯意見交給公司及作者討論。
因為內文急需定稿,整個四月中下旬,我們像是提前過了一個加強版的「勞動節」。彼時,作者劉宇老師仍在武漢疫區前線奮戰,白天需與隊友們一同在高度風險之下承擔繁重的醫護人員肖像拍攝任務(總計四萬多醫護人員,均需攝影工作者進行個人肖像的拍攝),真正能顧上及溝通書稿的時間,往往都在凌晨一兩點之後。為了完善書中某個人物的事蹟,或者求證某個事實,或者確認文字描述及照片信息的準確性,我們的編輯及製作團隊,也常常「見縫插針」式根據作者的反饋解決前述問題。在那將近半個月裏,為了盡快打磨出一份可以進入編輯程序的初稿,作者與我們的編輯團隊可謂全力以赴。
陝西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合影
圖:劉宇
書稿雖然只有六萬餘字,但涉及的醫護人員以及作者在抗疫前線關注到的人物超過百位,相關的人物及場景照片也多達數百幅。這些人物,或來自五湖四海的醫療衛生戰線,或是與作者在武漢抗疫期間萍水相逢,為了進一步明確相關敘述及圖片信息的準確性,這些信息都需要作者方面配合編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核實確定。核實工作繁瑣而費時,劉老師幾乎連軸轉地幫忙,才使得最後成書時那些來自不同省份不同醫院不同科室的醫護人員的照片下方,可以準確而完整的列出相關信息。
當然,關於本書的出版,我們與作者的溝通和相互配合,遠遠不止這些。武漢從1月份起,進入「封城」模式,在76天後的4月8日,正式「重啟」,逐步解除管制,市民生活逐步恢復正常。為了呼應武漢抗疫的最新進展,在書稿中體現封城時及解封後的武漢市容對比,在付印前兩天,我們還在與作者商量對書稿插圖進行最後的完善,並補充最新的封城前後照片。事實上,本書在付印前最後一刻,我們與作者都還在猶豫,封面上醫護人員的臉,是朝左邊好,還是朝右邊好。
4月25日,作者踏上返回北京的列車
圖:王敬
非常重要且必須聲明,出版是一個流程性與團隊性非常強的活動。除了負責統籌的編輯,在本書設計、校對、排版、市場、印務、IT各環節參與本書出版工作的還有吳冠曼、楊錄、栗鐵英、高啟發、郭漢澤、申劍鋒等等同事。這些名字,有的出現在版權頁上,有的沒有,但都不應該被忘記。
在作者與出版社之外,作者文化藝術界的朋友們也紛紛加入,以各自的方式支持本書的出版。尤其令人感動的是中國文聯下屬的五大專業協會主席,紛紛在第一時間寫下大段寄語,拳拳之意浸透手跡。這些手跡,非常珍貴,有的甚至是在京出席「兩會」期間,利用寶貴的會後休息時間所寫,但起初在處理時卻面臨一些實際困難。因為手跡形式及長短不一,各幅手跡的風格也頗為迥異。若直接簡單呈現,擔心讀者辨識不便,同時放入手跡文字整理版及圖片版又稍顯重複。正當犯難之際,最終集思廣益與作者商定採用了當下紙質書與新媒體結合的全新方式,即將手跡上載至網上,生成二維碼,放在文字內容旁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輕鬆掃碼在線欣賞。這個帶有新媒體思路的處理方式,不單利用在本書的圖片上,視頻也同樣被如此處理。作者在武漢抗疫期間,曾與醫護人員一起合唱過《只要平凡》並錄製了MV,歌曲與書稿內容緊密相關。為了盡可能保留這份珍貴的影像資料,我們將MV也上載並生成二維碼,讀者朋友在相關內容處,可以便利地欣賞到這首在網上播放量超過數百萬次的動人歌曲。
正如我們在本書內容簡介中所寫的:作者以即時的文字記錄、細膩的鏡頭語言,在書中營造出強烈的現場感,給人們了解「封城」中武漢人民在舉國協助之下抗疫的真實狀況提供了可信賴的渠道,是「中國抗疫實證」的珍貴記錄。在書中,作者全面且深入地記錄抗疫英雄事和市井民間情,展示出疫情之下武漢人在大難中呈現的大愛及普通人身上閃現的人性光輝,在疫情依舊肆虐的今天,仍然具有超越時間與地域的精神感召力。本書為公益出版,所得收益及作者版稅,全數捐出用於社區抗疫,亦是出版行業以實際行動助力抗疫、用愛延續愛的善舉。
武漢開啓燈光秀
圖:劉宇
本書只是疫情之下的年中,香港三聯出版活動其中的一個小小案例。針對抗疫相關主題,除了本書,我們還在第一時間策劃出版了諸如中國抗疫簡史、新冠疫情防疫手冊以及病*防疫的科普等題材的作品,嘗試做到在重大社會議題中的「不缺席」。回頭再看時,不難發現,因為這些作品的出版,我們作為出版人的職業成就感與社會責任感一點點被積累;香港三聯一貫倡導的人文關懷及人文精神,也在這些出版物中一點點被體現。
時至年2月的今天,全球新冠疫情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一億一千萬宗,累計死亡人數超過兩百四十萬,但我們相信,這場已給人類帶來巨大苦難的疫病,終將過去。在年這樣一個充滿坎坷與艱辛的年份,如果武漢這座為抗疫付出過巨大犧牲的城市,還有曾奮戰在武漢抗疫前線那數以萬計大愛仁心的醫護人員,以及遭受新冠疫情不幸的無數個家庭與同胞,能因為本書的出版,而稍稍被人所知,甚至被一部分人銘記,那便實現了策劃之初我們與作者共同的以記錄抵抗遺忘的初衷。倘真能如此,那曾經所有的付出,都將是值得的。
聯合出版集團年度好書
聚焦中國抗疫珍貴記錄,
延續公益出版愛心接力。
《我怕將來會忘記:武漢抗疫手記》
作者:劉宇
責任編輯:李斌
出版社:香港三聯
出版日期:年7月
新冠疫情肆虐期間,著名攝影家劉宇深入武漢,以樸素的文字記錄、細膩的鏡頭語言,在書中營造出強烈的現場感,呈現武漢「封城」舉全國之力抗疫的真實狀況,成爲「中國抗疫實證」的珍貴記錄。書中既有抗疫英雄事,也有互助市井情,展現大難中的大愛,反映平凡人的人性光輝,散發超越時空的精神感召力。本書作為公益出版項目,所得收益及作者版稅悉數捐出用於社區抗疫。出版機構以實際行動襄助抗疫,獲得廣泛好評。
購買途徑
「中商進口商城」小程序,點擊上方圖書封面可進入購買鏈接。
「一本」官方網站,識別下方二維碼,進入購買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