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N-2衾被繡紋(原件花紋不完整)
上面這幅圖,如果說這是畢加索的繪畫作品,你會不會相信?其實這是於年馬山楚墓中出土的古絲綢織物——龍鳳大花紋彩繡紋樣,是被子上的紋樣。
當時這批文物在英國展覽時,英國的研究者感慨道:這是在中國多年前的「畢加索」設計的。
大家都知道畢加索是抽象藝術的大師,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近年前的文物已經有了如此「超現實」的藝術表現,肯定讓世人驚歎不已。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治各方面發生許多重大改革,新出現的鐵工具逐漸得到推廣應用,農業手工業生產有了很大發展。以絲麻為原料的一般紡織生產也空前繁榮起來,而高級絲綢工藝技術的提高更是突飛猛進。
一件「被子」漲知識
自古雖然錦繡並稱,但由於刺繡完全是手工和技巧作品,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都比當時的織錦高出許多,先秦貴族的服裝,無不以刺繡為尊貴。
《詩經》中尤不乏例子,特別是《尚書·益稷》提到的十二章服所謂「黼黻文繡之美」,一直受到歷代統治者和輿服制度纂訂部門的重視,但到西漢時人們已不十分清楚。
馬山楚墓出土物中最為精彩動人的便是許多大花紋刺繡品,總數不下二十餘種,使我們對古代畫繢五色文繡之事,得以獲得許多具體的新知識。
龍鳳大花紋彩繡紋樣,編號N-2衾被,原物以刺繡零頭材料雜綴成,故花紋不完整,但輝煌壯麗的藝術效果仍然光彩四溢不可掩蔽。
經摹繪復原之後,才看到紋樣的本來面貌,也更見出設計佈局的氣派和雄渾氣勢。
圖
N-2衾被完整紋樣及單位組合(王亞蓉研究複製)
圖案以龍鳳為主題。單位紋樣左右對稱,但設色兩邊相反,以花紋密集形式構成長方形塊面。
在對稱軸一側,花紋配置一大龍居上,體態蜿蜒如遊蛇,盤曲呈「弓」字形,巨口細尾,張牙吐舌,上顎誇張地向前伸展具典型性。
頭上有冠、角,角後鬣鬃豎立。有四足,足三爪。
身軀全長達九六厘米,形象遒勁生動而具體。其間尚攀附一僅具兩足的小龍,踡身回首與之呼應。兩龍的體式,恰和十二章服制中所謂「兩己相背」、「兩弓相背」的黻紋形容相合。
圖
N-2衾被紋樣
下部花紋為一大鳳,長冠、屈頸、修身、捲尾,羽翮高揚作凌空飛逐之狀。翼下則有一嫵媚幼鳳依傍相隨。
而大鳳的利喙似即將啣住大龍的尾梢,龍則強烈作出掙扎反應。
圖
N-2衾被紋樣
如此一幅情景,使畫面充盈着生命、搏鬥的力量;且富有世情味和戲劇性。其中寓意跟後世的「龍鳳呈祥」、帝后象徵一類內容卻大不相干。
紋樣的中上部,騎軸線為一花樹。花樹之上兩龍首相拱處,嵌了個鮮明金黃渦輪紋;若這代表的是太陽,花紋設意或與《山海經》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的扶桑樹故事相關聯。在軸線下端鳳尾處,相應又有個淺淡灰綠色渦輪花紋,看來像是一面圓月的形象。
圖案用色也比較複雜多變,尤其在明暗色調對比方面見出長處。現在看到的顏色,至少還有八、九種之多,如深藍、棕綠、灰綠、蛋青、紫紅、深褐、金黃、粉黃等等。其中以藍、紫、褐諸色保存得最好,在染色工藝上必相當講究,至今還顯得深沉明快、舊裏透新。
紋樣的排列關係,採用了先秦兩漢最通行的一種格局,即將單位紋樣填入「龜背格」框架中組合成面飾。雖然形式簡單,運用起來卻可以千變萬化、爭新鬥奇。
平平無奇的被子都能這樣華麗到「超現實」,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藝術想象力。
本文節選並改編自香港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