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技术对出版创新的作用分析
TUhjnbcbe - 2021/6/29 4:06:00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4321506.html

技术对出版创新的作用分析

*荣华1)赵宏源2)

摘要:

本文通过技术对出版产业不同发展阶段推动作用的分析,认为技术与需求的交互作用促进了出版的发展。从初期载体和复制技术的变革到如今内容生产、交互与传播技术的全方位进步,出版模式更加多样,用户与内容的连接路径更为便捷,大出版的格局逐渐形成。

关键词:出版重构;复制;交付;交互;关联

作者单位:1)台湾崧博出版事业公司;2)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

出版作为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自始便与技术有不解之缘。从手工抄写到印刷,从电子出版到智能出版,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推动了整个出版产业的创新。这个推动过程表现为技术变革首先改变内容载体,继而内容载体的改变引起复制方式的改变,进而由复制方式的改变引起内容生产方式的改变,从而引发出版产业模式的革命。这个改变过程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交互作用实现,一方面技术创新引领市场需求,诱使消费者改变需求偏好,推动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对产品和技术提出了明确要求,导致技术的创新发展,进而开发新的产品或者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1]

一.抄本出版

中国最早的书籍以竹简、木简以及缣帛为载体,即所谓“箸于竹帛谓之书”(汉许慎《说文解字》)。春秋末年随着私家讲学风气的兴起,出现私人著书、编书和藏书,出现有目的的收集、选择和有序化的编辑活动,从而产生早期的编辑工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子编订六经。但是这种编辑并未形成独立的社会性行业,编著校合一,[2]加上载体本身的使用不便和成本高昂等问题,传播范围局限于贵族阶层,动机多来源于*治宣传而非产业发展。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有效降低了载体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内容的复制规模。随着书肆的出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发行,即图书以商品销售形式提供给读者,编辑、复制以及发行活动至此都已出现。因此,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出版业的萌芽。

二.雕版出版

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图书复制从手工抄写发展到批量生产阶段,出版业从抄本出版进入雕版出版阶段,五代冯道主持雕印的五代监本《九经》成为两种复制方式的分水岭。[3]这种出版模式下,首先书籍的形式从卷轴变为册页,适应印刷复制的技术需求;其次讲究行款与书法,形成早期的版式设计体例;最后是形成面向市场的发行行业。[4]北宋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进一步提高了复制效率和质量,为机械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受市场容量和成本因素限制,古代中国长期仍然以雕版印刷为主。宋辽金时期书籍版式规范化,元代出现套印本书籍,明代中期分版套印技术兴起,饾版和拱花技术应用于版画印刷,中国古代雕版套色印刷技术发展到巅峰。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中国正式的出版业产生,伴随着复制成本的降低,图书传播范围大幅度提升,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出版的发展达到最高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版门类繁多例如丛书、戏曲、小说、生活等,基本涵盖各个门类,市场开始细分化;二是发行高度发达,形成以北京、南京、苏州、杭州为中心的“聚书之地”,销售模式成熟,形成包括批发、零售、总分店经营以及直销等多样化的发行体系;三是校勘学发达,名家辈出,例如顾广圻、戴震、惠栋、王念孙、段玉裁、阮元、孙星衍等,形成完善的校勘程序,产生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为代表的大批典籍校勘成果。

三.现代出版

年谷腾堡活版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现代规模化出版的开始,合金活字解决了字模问题,油基油墨解决了印刷材料问题,木制印刷机解决了印刷的规模化问题,从此机械印刷取代手工印刷[5]。年,德国生产第一台快速印刷机,开启印刷技术的机械化过程。年丹麦科学家保森研制成功磁性录音机,年美国克罗斯公司研制成功磁带录像机,年荷兰飞利浦公司研制成功全球首盘盒式磁带,由此产生音、像的复制技术,意味着复制的范畴不再局限于载体复制,也涵盖内容复制,即文字作品也可以通过音频或者视频呈现,反之亦然。年苹果推出电脑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标志着印刷数字化时代的开始,[6]同时也是个性化印刷的开始。

印刷技术的机械化推动了世界出版产业的繁荣,加速了出版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出版类型和载体多样化,出版类型有图书、期刊、音像出版以及个性化出版等,载体有纸质出版产品、磁带、录像带等;二是版权法的建立与完善,从年英国《安妮法令》到年的《世界版权》以及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缔结等,也从侧面反映了世界出版产业的繁荣;三是出版产品与版权贸易的国际化,通过跨国公司、子公司、联营公司或代理机构等多种方式进行出版产品国际贸易,通过版权的跨国转让或许可出版进行版权贸易,实现知识传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7]四是推动了个性化出版的发展,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在线定制和按需印刷实现订单式生产。[8]

四.数字出版

以年《化学题录》磁带版为起点,数字出版正式作为一种出版产品类型推出。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数字出版从封装型到网络出版再到移动出版[9],伴随着载体生产技术的不断演进,内容分发技术也出现并快速发展。载体从磁带(数字信号)、软盘、光盘到网络出版产品,内容分发从实物流通到互联网分发再到直播,最终导致载体与渠道合一,发表即出版,出版即发行。在数字出版技术的推动下,出版产品的类型不断丰富,在传统的纸质出版产品之外,产生音像出版产品、游戏、数据库出版、多媒体出版以及新兴的VR/AR出版等多种类型,内容的表现方式走向多元化。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化,更能够适应读者不同场景的阅读需求,对传统的纸质出版产品发展形成巨大的冲击,导致后者尤其是期刊和报纸出版产品的市场逐渐萎缩。

与纸质出版不同,数字出版产品从内容生产、编辑到营销的整个过程中,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贯彻始终,[10]数字化特征突出;产品应用过程中,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活动频繁,[11]导致读者身份向用户身份的转变,交互性成为数字出版的核心;内容价值的挖掘不再局限于单个作品,还包括不同作品的内容之间的关联关系,呈现互文性。[12]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数字出版中非线性发展模式取代了传统出版的线性发展模式,数字化范围包括内容生产、管理过程、产品形态以及传播路径等,用户参与生产、复制到传播的整个流程,[13]从传统出版的文本阅读方式发展为文本和图像阅读并存,内容表现形式更为丰富,更有助于提高用户的可理解输入效果。

数字出版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基础上,从载体、传播和交互三个层面实现对传统出版的重构。载体方面,从笨重向轻便发展,例如从图书到光盘(或者其它电、光、磁介质的载体)再到如今的云端,最终导致内容与载体的分离;传播方面从依赖载体流通到直接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传播,由此推动分发技术的发展,通过大数据技术和5G技术的支撑,实现内容的去中心化传播和再中心化传播;交互方面从零星的个体行为发展为普遍的群体行为,包括人机交互、知识交互以及人际交互等,催生社群、直播、自媒体、电子商务等多种营销方式。

五.智能出版

以年3月阿尔法围棋(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李世石为起点,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开始引起业内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技术对出版创新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