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浅谈对图书编辑修养的几点体会
TUhjnbcbe - 2021/6/29 5:09:00

编辑修养的内涵

百度百科对编辑修养的解释:编辑工作者在理论、知识、艺术、思想、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和必需的能力,是经过认真学习、实践锻炼和长期培养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包括理论修养、专业和知识修养、语言文字修养等等。

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编辑修养是起基础性作用的,具有长期性,这就决定了编辑必须具有这样一种追求:不断全面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

对图书编辑修养的几点体会

(一)

责任与使命修养

杨牧之先生在《论编辑的素养》一书中说“一个编辑首先要对你从事的工作感到重要和光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该有时代的使命感,有社会的责任感。”图书编辑只有肩负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与时俱进,树立“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

1.全情投入,不忘初心

古人云:“职之所在,责有攸归。”担任一本书的责任编辑,不单单只是在书上“责任编辑”这四个字后面写上你的名字这么简单。“责任编辑”四个字,是对付出辛勤劳动的编辑的一份尊重,更重要的是,它表明编辑对这本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记得笔者刚入职从事编辑行业,是在陕西本地一家规模较大的民营教辅公司。当时,我作为知识手册系列某本英语稿件的责任编辑,信心满满地递上经过了三个校次的稿件到部门领导那里。我原以为稿件会由于我的认真仔细受到称赞,可当我拿回稿件时,里面折了很多有问题的页码。领导当时只是比较委婉地对我进行了批评,但我内心仍然感到非常惭愧。

通过这件事,我深切感受到了“责任编辑”这四个字的分量。做好责任编辑不容易,做好自己经手的每一本书的责任编辑难上加难。在我看来,编辑对待自己负责的图书,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像父母对待子女那样,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时刻抱着对学生、对老师、对出版社乃至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用心地、严谨地做好责任编辑的本职工作。

年大学毕业后,我机缘巧合从事了编辑这一职业,一干就是12年。在这12年中,我有时激情高涨、斗志昂扬;偶尔垂头丧气、悲观失望;更多的时候,我兢兢业业、全情投入。因为,我爱书,我热爱编辑这一职业,我喜欢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我愿意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一名好编辑,用心做好书。编辑工作艰辛、烦琐,容易使人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唯有热爱,唯有全情投入,方能做好编辑工作。

做了这么多年的图书编辑,适应了编辑工作的要求、职责和一连串看似单调乏味的日常工作。与此同时,我就像一名学生,在永无止境地学习着。每本书的编校过程都让我有所收获,并让我结识了许多才华出众的人,他们有的是作者,有的是我的同事,还有的是使用过我责编的图书的学生。

编校不同图书获得的经验和学到的知识大大地满足了我对创造性表达自我的需求,它能让我充满创造力、想象力,带给我满足感,激励我为编出更多受老师和学生认可的图书而不懈努力、全情投入。

直到今天,每当看到我和同事们辛苦编辑的稿件印刷成图书,我的内心仍有难以言喻的喜悦,责任感和使命感便油然而生。看着它,我会想到从最初的市场调研、选题讨论、样章的确定到最终成为一本受到老师和学生认可的图书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身为一名图书编辑,面对经手的书稿,我从来不曾丢失这种全情投入的热情,并希望我能始终如一,不忘初心。

2.树立“服务+”意识

“互联网+”时代,图书经营,最根本的是拼服务。你的服务是否也达到了与“互联网+”相适应的“服务+”呢?有过网购图书经历的读者都知道,当你在网上选择某本图书时,屏幕上就会出现同类主题的其他图书,系统还会自动推荐一些你可能会感兴趣的图书。

在网络销售商看来,一次购买行为的结束并不代表销售服务的结束,他们在花更多的精力研究购买者,通过对其过往购买行为的分析,相对精准地判断出购买者的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阅读喜好等,从而为其推荐感兴趣的图书。

所以,作为图书编辑,如果对工作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做好书这个层面上,那就远远达不到“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要想赢得读者,就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我们不仅要细分读者市场,了解读者阅读喜好、购书目的等,还要能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发购书者需要的、感兴趣的图书,以及与此有关联的其他图书产品或服务。

3.树立精品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在文字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这种问题在图书出版领域同样存在,特别是在教辅图书领域,同质化、跟风现象更为严重。归根结底,在于缺乏使命感,精品意识树立得不够牢固。

熊国桢老师说:

“一个人一辈子做不了太多的事情,能编辑出版几部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图书,那就很了不得。”

是的,没有使命感和精品意识,如何做出能经得起检验的图书?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精品图书必定得是大部头、精装书,平装书、小册子之类的书拿不出手,上不了大场面。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认识。精品图书,重要的不是数量和外在,而是书的品质。

唐代诗人张若虚仅以一首《春江花月夜》,便得到了“孤篇压全唐”的美誉,而《唐诗三百首》不过就是一本小册子,却流传了上千年。精品图书,必然是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作为英语图书编辑,我认为在选题策划方面,我们可以考虑从小处着手,细分市场,哪怕只是一个栏目、板块的创新,抓住一个点做透做细,一点点积累,我们图书的品质就会不断提升。

如果哪一天,别人一提某社就知道我们社的某类书做得不错,这应该就算是做出精品书了。

(二)

语言文字修养

我国著名的编辑学家陈原说:

“每一个合格的编辑,都应该是一个语言艺术家;如果一时驾驭不住语言文字,就应努力去学会驾驭这基础的工具,然后成为一个能把语言文字运用自如的巨匠。”

修改、加工稿件是编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编辑费力最多的工作。最常规性的修改,诸如删繁去冗,规范数字、字体用法,统一专门术语,核对引文,查对资料;纠正标点符号及病句;修改稿件中的*治性错误、知识性错误、常识性错误;深化、提炼与补充稿件的主题;调整稿件的框架结构、理清逻辑层次;修正观点、补充材料……

好的加工,可以为原稿锦上添花,是编辑发挥创造性表达和展示语言文字能力的好机会。为了提高编辑加工稿件的质量和水平,编辑要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字修养。

 1.语言修养

编辑的语言修养指编辑应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图书编辑在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例如:做市场调研时要跟老师、学生、书商等沟通交流,审稿时要和出版社的领导沟通交流审稿意见,加工稿件时要和同部门的编辑沟通稿件修改意见,发稿时要同录排人员进行沟通……

所以,图书编辑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在工作中,应做到语言表达准确无误、简明扼要。

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是由多种内在素质综合决定的。它需要敏捷的思维、渊博的知识及一定的文化修养等。所以,编辑在平时应多学习逻辑思辨方面的知识,如逻辑学、论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知识底蕴。

同时,编辑还应积极参加各种能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活动,如图书订货会、编审讨论会、市场调研活动、文艺晚会等。在这些场合,要多观察、多交流、多讲、多练,勤于学习,大胆实践,善于总结并及时改进,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一定能不断提高。

2.文字修养

图书编辑的文字修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图书编辑要养成即时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因为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记忆力更是有限的。在加工稿件的过程中,编辑如果图省事,只凭主观记忆去加工稿件,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巴金先生既是作家,又是出版家。他在文字修养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巴金先生在写作时,手边总是放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有疑问的字词,他总是第一时间查阅词典。大师尚且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偷懒。如果在加工稿件过程中发现某个单词用错了、某个人名拼写有疑问、某个人物介绍不清楚、某座知名建筑的尺寸不准确……切记,一定要及时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而尽量少使用网络工具,因为很多时候网络上的信息是不准确的。这是图书编辑必须养成的好习惯。

其二,图书编辑要勤于练笔,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是编辑工作的延伸,编辑加工稿件,要有较好的文笔。只有文笔好,才能对老师写的文稿做出高水平的加工润饰,才能编辑出高水平的书稿来。

所以,编辑平时应多多练笔,例如看完一本书可写读后感,看完一部电影可写写影评,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可写写自己的感情等。这样刻意练习并养成习惯,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三)

知识修养

一个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力,必须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不断拓展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要做到这些,非一朝一夕之功。编辑必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首先,编辑要有广博的学识。因为我们平时加工的稿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以英语学科为例,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的文章内容包罗万象,牵涉许多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需要编辑博览群书,熟悉各个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处理起稿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学识从何而来?必须靠长期学习,长期积累。编辑知识面的要求几乎是无止境的,编辑应该掌握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出版学等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知识,如重要的人名和地名、重大历史事件等要牢固掌握,还应当对人情世故、生活常识等有所了解,成为杂家。

其次,编辑应深耕专业领域,成为专家。在当前这个社会化大生产时代,专业分工要求越来趋于细化,编辑人员只有走专业化道路,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作为教辅图书编辑,应深耕自己所专攻的教辅领域,努力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编辑才能在稿件加工过程中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才能很好地与作者、老师、学生沟通,才能确保图书质量。

再次,除了对于学科领域的专攻,编辑平时还要不断提高出版方面的技能,如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校对、版式设计、成本核算等方面的技能。

(四)

专业技能修养

杨牧之先生说过:

“当今出版业最欢迎的人才之一,就是能掌握信息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的人才。”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出版物、多媒体出版物、电子书等数字出版物成为时代新宠,数字技术的变革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对于编辑来说,跟不上数字技术发展的步伐,必将在未来的出版业竞争中被淘汰。

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业的发展潮流和方向,教辅出版作为我国图书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传统教辅图书编辑的工作模式也将发生改变。无论你是否做好了准备,变革是大势所趋。

作为教辅图书编辑,除了需要具备传统教辅图书出版要求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用更专业的知识武装自己。

我们应培养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意识,积极参与互联网方面的交流沟通活动,积极参加与数字出版相关的培训,不断掌握新技能,成长为复合型编辑人才。

只有真正掌握了并且能灵活运用这些新技能,才能多视角、立体化地在图书中表现出来,才能让老师的教学更高效,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以顺应数字化教学这一时代潮流。就出版社而言,则应积极地为编辑创造与互联网行业人员交流的机会,为编辑提供数字出版技能方面的相关培训等,为编辑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结语

就图书编辑修养而言,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不管出版形式如何变化,编辑都应专注于提升责任和使命修养、语言文字修养、知识修养和专业技能修养。作为一名图书编辑,我愿竭尽全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出版这个夕阳产业大背景中,全情投入、不忘初心、直面挑战!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陈颖青.老猫学出版[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

[2]杨牧之.论编辑的素养[M].北京:中华书局,:4.

[3]周伟良.书稿审校实务教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8.

[4]郝铭鉴.撞进编辑这扇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1.

[5]林若楠.教辅出版数字化的困难及对策探析[J].编辑之友,(4).

作者单位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

排版丨张瑶

审校丨杨莉齐琳

运营丨夏国强

运营助理丨韦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对图书编辑修养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