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
颜佳/上海图书馆
姚啸华/上海图书馆
------------------------------------
摘要:深度聚焦中国问题,以“积淀与超越:数字人文与中华文化”(BenevolenceandExcellence:DigitalHumanitiesandChineseCulture)为主题的中国数字人文年会于年10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专家论辩环节中,各位专家就图博档(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机构是否应该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数字人文研究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的五项原则,将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定位于“使能者”,为数字人文基础建设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数字人文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人文年会专家论辩
------------------------------------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语义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人们获得与利用文献资料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传统基于个别资料、个人灵感与洞察力的研究正逐渐被基于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方法的新型研究所取代,并催生了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在数字人文研究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人文研究范式的变革,更为新兴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常,数字人文的基础设施是一种支持人文科研活动的基础设施(ResearchInfrastructure),是指在数字环境下为开展人文研究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全球范围内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所有文献、数据、关软件工具、学术交流和出版的公用设施及相关服务等。[1]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作为伴随人类文明进步的公共文化记忆机构,有着保护文化遗产、保存与提供信息资源等天然使命,[2]尤其是图书馆通过近二十年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同时,由于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放性、公共性及可持续性等特点,使得图博档参与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天然的可能性。图博档在数字人文研究“生态”中到底承担着怎样的角色?数字人文研究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如何建设?这些都是本次论辩需要解答的问题。以下为论辩实录:
刘炜:
(上海图书馆)今天上午我们论坛的主题是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通常被认为与图博档关系比较密切,现在大量的数字人文成果都是图博档在做,特别是我们国家,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数字人文论文数量占比达到了70%左右,然而,数字人文本应该是人文学者的天下,所以这样的趋势值得思考。刚刚,上海图书馆(以下简称“上图”)的团队分享了经近一年的努力,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比如构建的历史人文大数据平台Demo系统。这也让大家看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景,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是开放的,我们非常愿意分享我们的经验,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下面借这个论辩的机会希望同图博档代表和人文学者一起进一步探讨如下的问题:图博档机构是否应该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数字人文研究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
刘越男: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系)图博档机构是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因为基础设施是给全社会提供数据支持,而数据是图情档的专长所在。从某种程度来说,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超越了数字人文,因为它有无限的潜能,社会上可能还有很多的创新应用都将基于未来的数据基础设施。另外,图博档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