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书本内容的划分主体内容与次要内容
TUhjnbcbe - 2021/8/20 6:35:00
白癜风能好吗 http://pf.39.net/bdfyy/
本文共字,阅读需4分钟,与上次同类型推文相隔22天。今天想说说读书过程中的一点感悟:书的主体内容与次要内容,它们的概念和关系。1、引入系统性书籍的内容划分与支撑哲学举一个很多人比较有感触的例子,在我们的数学或者物理课本中,通常是先举出一个例子、背景或情景,然后随着这个情景,一步步引出主要的数学或物理模型,然后通过这个模型进一步解决这个情景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由浅入深”式的讲解,让我们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与系统性读书的关系请参看上一篇文章),试想如果课本直接给出数学或者物理模型,并不给出其简单情景与推导过程,那对很多人来说是过于抽象的,并且遇到相应的问题,我们很难想到用对应的方法去解决,可以说我们什么也没学到。在刚才的例子中,“数学或物理模型”是这本书(或者这部分内容)的主体内容,“情景与推导过程”是这本书(或者这部分内容)的次要内容。主体内容是骨架,次要内容是血肉。这是对书籍内容的一种简单的分类,根据亚里士多德对知识分类的哲学,对书籍内容的分类也是合理的。2、深入主体内容与次要内容一本书的主体内容,于读者而言,是其阅读这本书之前所向往得到的,所希望能够掌握的知识或信息;于作者而言,是其想要表达或传达的主体思想或主要论点,是具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的一种认知。一本书的次要内容,是作者在传达主体内容的同时,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有意或无意流露的一种思考、推理、联想、提炼的方式与过程。相比于主体内容,次要内容更能够体现作者的个性与人格,而系统性的读书,可以让我们在吸收和理解主体内容的同时,通过对次要内容的摄取,对主体内容理解更加细腻,更加深入,同时受到作者的“更近距离”的影响,这也印证了歌德说的那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其中的“高尚的人”所具有的“高尚的人格”更多的就是通过次要内容所体现的。

在系统性阅读中,将主体内容和次要内容一并吸收,相当于在随着作者的思考方式来思考事物,这是一种思考方式的训练。读完这本书(或这部分内容),以后遇到其它类似的事物或情景,我们其实更多的是根据这种已经训练完毕的(对应的)思考方式来处理和思考。

3、展望碎片化信息与认知效率现在的碎片化信息,很多所谓的“干货”,一般只有主体信息,很少有充足的次要信息,这在一些非深层认知的领域可以提升我们的效率,比如美食教学、美妆教学等;但在一些需要系统性的、深层的认知领域,这样的信息架构方式是否真的能够提升我们的学习和认知效率,可能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当然,本文所说的主体内容与次要内容,只是一种对于系统性书籍内容的归纳方式,具体的普适性还需要实践验证,但这样的指导性思想在很多场景下会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不妨先尝试接纳,然后实践验证。

这是杨仙儿在自己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总结的一点小感想,不完全正确,如果您认为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和杨仙儿交流。当然如果您觉得有合理之处,也欢迎与杨仙儿进一步探讨,我们共同进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本内容的划分主体内容与次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