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
北岛曾说:
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詹宏志曾说:
只有一个人生是令人不满足的……在我看起来,也许只有旅行与读书能让我们拥有超过一个人生。
本次推荐几本书
每一位作者都用实际行动拓展着自己的疆土
也许随着年龄的增加
我们的旅行方式在转变
我们的目的地在不断拓展
但抵达的过程和心情仍然是百分百专属的
你仍然可以找到
一道菜,一个角落
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体验
《威尼斯日记》
阿城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03版
阿城笔下的威尼斯,当真像舞台布景,而游客是临时演员。随着阅读,不是缓缓进入它,反倒是慢慢退了出来,退到一个更为开阔的场域。
在那里,没有定见,威尼斯几百条河道化为世俗的河流,打捞起来的,是意大利歌剧原来用来镇压喧哗的序曲,是伦敦发掘出来的剧场遗址里的成堆果壳,是闲坐在圣马可广场边欧洲第一家咖啡店里,遥想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观众嗑瓜子的声音中严肃地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读阿城的书,时常想起茨维塔耶娃的诗句:我是手艺人,我懂得手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许最后要的,就是这点笃定又实在的鉴赏力——从记忆的瓦砾中挑拣出值钱东西:有趣的故事、突破国界的美的欣赏、对人对事独到的眼光。但急也没用,必得像侯孝贤说阿城一样,能写能画能做手艺活儿,能在亲自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到那时,才能手起刀落功成,干净利索刻画出万事万物本身的样子,却又不留痕迹。
《午夜降临前抵达》
刘子超著中信出版社,-09版
必须承认,多数旅行达人文笔实在过于有限,在这个已经没有太多不能到达的地方的时代,经验趋同再加上文笔局限,这很难让囿于日常生活一室之内的我们产生任何对远方的想象。
刘子超的文笔却完胜多数图集式的所谓游记,他采用当下与历史,眼前现实与书中虚构互相映衬的写法记叙自己的中欧之旅,观察细致入微,没有太多评述和感叹,语言平实又不失冷幽默。如作者序中所说,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已经不算新鲜了,因此重点不在抵达,而在于如何抵达的过程。
《远方的鼓声》
[日]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年-08版
“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
这本是村上80年代旅居希腊和意大利的游记,《挪威的森林》即在这个过程中写就。和他小说风格大相径庭,村上君如同一台马力十足的挖掘机,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源源不断在他笔下流淌的,是他在这个国度和普通居民一起过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与真实体验,幽默有趣又平易近人。读完之后,你会相信,一个没有用脚步丈量过,用胃容纳过的地方,无法标记为“去过”。
《孟威村的雨季》
小鹏著
中信出版集团,-10-1版
老挝的孟威村,一个不通电,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的“世外桃源”。
这里的孩子有纯真的笑脸,小沙弥流露出本性的欢快,村妇质朴而淳良,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
可他却险些丧命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暴雨之夜。让我们继续小鹏的上路,看看小鹏心心念念的孟威村,在小鹏的故事中,找到我们振作的理由,体会到黑暗与光明的相伴相生,认清生活真实的一面,指引我们走向光明。
若想购买以上书籍,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