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妈。
最近收到一个读者私信,问能不能分享一些给孩子选书的经验。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致力于分享共读方法和陪娃读过的好书,还真没试过把选书经历提炼成相对实用的参考标准。
而实际上,随着这些年在阅读上积累越来越深,我愈加觉得选书很重要。在业内,我们其实是有个默认称号叫“选书师”,知名阅读推广人粲然老师曾在一次选书会上,解释“何为选书师”:
“选书师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职业,能让孩子在童年的时候接触好书,成为孩子与高级文明之间的桥梁。”
为什么选书很重要?
因为孩子遇见坏书的概率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一些肤浅的流行文本,一些深谙人性,利用暴力、耽美文化吸引未成年人的文本,时常处于书店醒目位置,引领着校园阅读潮流。
家长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认真翻阅,很难做出判断。
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很多书也在“与时俱进”,有些包裹着“孩子喜欢”的糖衣(看爽文哪个娃不喜欢?),有些还会利用家长感兴趣的“历史文化”等硬需求玩概念(胡编乱造的历史读多了,娃真学历史了还得苦哈哈去纠正)~
有次和一个作家朋友逛书店,逛完我俩就忍不住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面对一个商业化的童书市场,孩子阅读还真需要引导,否则-有*!”
看到这里,可能有家长会想,千妈你是不是“小题大作”了,孩子肯读书,总归是好事。
我想用连岳老师的一段话解释:
“阅读是好事,但阅读又是危险的事。因为世上坏书大大多过好书,无价值之书大大多过有价值之书,概率导致一个人遇见坏书的可能性更大。坏书浪费金钱是小坏事,浪费时间是中坏事,它最大的坏事是降低智力。而坏书又会吸引下一本坏书,形成坏书之茧,将一个人封死,这造成有人越读书越笨,越读书越固执迂腐。”
那么,真正的好书又能带给孩子什么呢?
我回顾自己的阅读史,在一些关键节点,如果没遇上那些先贤大哲的书,没有那些灵*的震撼,那不会有我后来的创作,也不会有今天的思维认知与幸福感。
在智力社会,人是一直往前走的,孩子每读一本好书,都是一次智力和认知上的复利增长。
怎样才能选出适合孩子的好书,千妈整理出了3个“标准”分享给大家,不见得全面,但一定可以带给你启发。
历经时间口碑考验的“经典大奖作品”,对家长来说是最靠谱也最节约时间的选书途径。
像我们熟知的博洛尼亚、凯迪克、凯特·格林威、陈伯吹这样享誉全球的大奖,每年评奖人员都是来自童书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包括知名作家、插画师、图书馆长、经验丰富的老师等等,他们对童书的认识和专业度值得信赖,是高品质的保证。
▲年博洛尼亚童书奖评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为:ElenaG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