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35岁遇到中年危机,怎么应对克服这3个短
TUhjnbcbe - 2022/11/11 20:31:00

“35岁危机”是求职市场永恒的话题,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基层员工或者管理人员时,都明文规定只要35岁以下者。

35岁是中坚力量,对于家庭来说,上有老下有小,抗风险能力最弱;

对于公司来说,35岁基本职业生涯已定型,想要有大的突破可能性比较小,加上精力有限、家庭的牵绊,个人价值明显不如20多岁的年轻人。

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公司,对于员工的质量需要优胜劣汰,保持一定的“换血”,公司才能维持年轻的朝气。

迫于市场的竞争性,公司需要定时清理无法持续给公司带来价值的人,而一个人如果一直抱着刚入职场学到的那点知识技能,是不足以支撑自己的价值。

真正被淘汰掉的人,要么不思进取、停止学习,要么固守思维不愿意改变,一个人最难的便是打破自己、重塑自己,长期以来的停滞不前,提前透支的安逸已经让自己早早停在了舒适区。

如果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比作一个大水桶,那么35岁扪心自问,你能往这个水桶装进多少升水?

要想装满,一定不是取决于你的某一项能力,而是在于你的那些弱点阻碍你前进的脚步。这也叫木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为了延迟35岁现象的到来,我们可以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和举措,克服自己的短板,不让短板发挥作用,以下3个短板是多数人容易犯的问题,却并没有重视起来:

01过于依赖直觉

大学毕业后进入出版社工作,正值传统图书蓬勃发展的那几年,我们直接与当当网合作,那时候当当网在行业里属于泰山级地位,出版社争着与他们合作,图书市场一片繁荣。

一开始我从校对编辑做起,才1年我就发现销售赚钱于是转到销售岗,工作的前3年市场供不应求,业绩很好完成,3年后刮起了寒风,第5年快30岁明显危机感十足,网购的兴起,电子书籍的冲击、公司内部矛盾突出,整个图书行业暗淡。

想跳槽同行业跳到哪里都是一样,跨行发展从头开始等同跟大学生去竞争,又没有什么优势。一瓶醋不够,半瓶醋晃荡。

我丢弃了自己最初的专业,看到别人赚钱不经思考就去干,如果一开始能够坚持从编辑起来,说不定早赶上了自媒体的头班车,在内容这个领域里深深耕耘下来,成为一句资深的自媒体人,而销售可以说是无门槛缺乏稳定性。

在30岁之前的职业生涯,转岗、跳槽、辞职的决定一定要深思熟虑,这个时代不缺机会,缺的是能把握机会的人。不要脑子一热,凭感觉办事,做任何的决定之前,手上一定多得准备几张王牌。

02过于依赖大平台

知乎话题:离开平台你可能什么都不是!

30岁是职场人的一个分水岭,发展一般的还在基层永无出头之日,发展好的已到中层管理。

有些人运气不错,能够进入一家大型公司工作,大平台的好处就是“选择大于努力”,方向对了啥都对了,坐在火箭上,你只要系好安全带跟着起飞就好。

大平台呆久了,优越感也来了,哪怕躺着也能轻松赚到还不错的收入,大平台有光环合作的客户质量高,对你客客气气的,久而久之把自己当那么回事儿。

实际上,离开大平台你什么都不是。别人想合作是你背后的平台,而不是你这个人,你个人价值在合作方看来微不足道,这个很容易证明。

你从朋友手上弄点产品,找到合作的客户,看有几个人会真正地帮你去销售?结果基本会让自己大失所望,为什么不愿意帮你?想想你就该明白了。

03过于依赖“人脉”

有个卖保险的朋友对我说过:“今天你不营销别人,明天你就被别人营销。”

这是一个全民营销的时代,所以人脉对于一个人的事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每个人对人脉的定义不同。

有的人将手机打开通讯录,说他有个好友,于是就变成他口中的人脉,这也是35岁职场人经常犯的一个毛病。

我听过一句话:“如果你在某一方面不厉害,那你就想办法找一个厉害的人,弥补你的短板”。

于是一些自身不知轻重的人,本身没有一把刷子,却整天脑子里想着出去找厉害的人,殊不知别人厉害与你有何关系?人脉是价值的交换,是利益的交换。

30岁之前拼个人能力,35岁拼人脉,只有当你具备价值时,你所谓的人脉才有可能发挥作用。首先你得成为金子,你走到哪里才是人脉。

1
查看完整版本: 35岁遇到中年危机,怎么应对克服这3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