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天才的世界和凡人不同,当我们还在为了生活奔忙,为一顿饭、一件衣服左右为难,在人间烟火气里过着朴实无华的日子时。
他们在钻研,在求知,在为国家做贡献,用一生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90后博士廖明辉,正是一个这样的“天才少年”,他刚毕业,就接到了华为的offer,年薪达到最高档的万,令人羡慕不已。
要知道,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可不是那么好入围的,堪称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就像拿筛子不断地筛,留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
“天才少年”计划具体是什么?廖明辉又为什么会突出重围,成为“独木桥第一人”呢?这要从9年,美国的一项制裁说起。
廖明辉
9年,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管制“实体名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售相关技术和产品。
这意味着华为的许多项目将进入空窗期,这对于一家科技领域行业的公司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一时间,华为公司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华为总裁任正非,心里非常清楚,华为接下来应该怎么走,全系于他一人之身。他的决策,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华为的命运,甚至影响未来科技领域的格局。
任正非不愧是大公司总裁,眼光长远,遭到制裁的次月,他便在公司经营管理团队EMT的一段讲话中提到,要从全世界招进二十到三十位天才少年,第二年扩招到十倍。
“让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而这,就是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前身。
如果有人拧熄了灯塔,华为将如何在科技的海洋上远航?任正非的答案是,将光源掌握在自己手中。
任正非能第一时间想到利用人才弥补技术短板,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关键是,他还有势在必得的决心和魄力,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天才少年”计划自此启动。
廖明辉就是“天才少年”计划的产物,在他之前,已经有15人入选。
这些“天才少年”来自数字、计算机、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均是在该领域有才能并有志成为领*人物的人才。
2年,廖明辉考入华中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成了一名华科学子。
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当别人熬过了兵荒马乱的高三,都在享受大学生活时,他每天都坚持去图书馆看书学习,还利用空闲时间泡在机房研究算法。
别人看到他满满当当的日程都很震惊,包括他的课任老师都说,很少见到有廖明辉这么自律的学生。
能让人均多个学生的老师印象深刻,可见在人才济济的华科校园里,廖明辉依旧是最闪亮的那一个。
平时的努力,帮助廖明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就像一块海绵,竭尽全力地吸收着知识。
无数个挑灯的夜晚,廖明辉在百忙中抬头看向窗外,万籁俱寂,只能听见键盘的敲打和自己的呼吸。
终于,在廖明辉毕业前夕,他的付出有了回报,他完成了自己本科的第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成功发表在人工智能顶会AAAI7,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