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韦航
近日,年近90的中南财经*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与中国论文领域平台巨头知网产生了纠纷。
起因源于知网擅自收录他余篇论文,后者不仅没有得到稿费,下载自己的论文还要付费。
愤怒的老先生将中国知网告上法庭,最终胜诉获赔70多万元。知网败诉后,将赵教授的论文全部下架并不再收录。
老先生的维权行动并不孤单。
12月12日,据《长江日报》消息,作家陈应松也表示,已准备起诉收录了自己多篇文章的中国知网。
12月18日,被收录了多篇文章的武汉80后青年学者梅杰也致电知网讨要说法,希望知网能积极主动联系提出解决方案。
有工作人员回应,知网有上万个作者,没精力这么做。这是个历史问题,也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需要慢慢整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微博上,不乏投诉知网霸道的言论,“天下苦知网久矣”的现象开始出现。官媒也直指要害:《人民日报》评论知网需要刷新经营,多些公益性、少些铜臭味;央视网直指知网“借鸡生蛋”的生意要改改。
那么,知网为何傲娇?其市场地位涉嫌垄断么?除了知网,我们还能用什么来替代呢?
“知网是什么东西”
年,学霸型明星翟天临博士的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揭开了明星学术造假的乱象,也撕开了知网的口子。
那么,知网是什么东西?
回溯历史,知网的出现原本是为了学术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刚刚普及,行业内开始尝试用光盘存储资源进行检索文献。
这些技术逐步发展,但未能解决一二次文献资源的关联问题,学者使用光盘检索后仍需通过纸本资源获取一次文献。
年初,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总经理王明亮,通过分析《中国妇女》全文光盘的数据格式受到启发,提出“版面显示+全文检索技术,可形成供全文检索、原版浏览,并可长期保存电子文档数据库系统”,这就是知网的前身。
随着中国互联网开始向社会提供接入服务,网易、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相继成立,加速普及与渗透,人们使用互联网的频率与日俱增,知网也开始转型。
年6月18日,知网开通“中国期刊网”,以全文形式开展网络期刊资源服务,初步实现了全文检索从光盘到网络的转变,文献检索进入全文网络检索时代。
年底,知网已整合多种重要学术期刊,建成国内首个高质量学术期刊全文检索与评价数据库。年知网更是被确定为学术期刊的权威性文献检索工具。
不仅如此,中国知网不仅注重国内信息资源开发,也重视与国外大型出版商建立联系。根据国内用户需要筛选和统一引进海外文献资源,利用自身平台和服务体系在网上代理发行国外数据库。年,知网开始建设中国学术文献全球营销网络平台。
时至今日,它不仅是我国目前唯一授权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也是众多核心学术期刊的电子出版方。
这不仅使其得到了众多科研院校的支持,成为中国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而且,学术用户非常依赖知网检索论文和传播论文。同时,它也是国际与国内交流学术平台。
对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人员来说,知网是一个必经之地。
当然,知网也有着“企业化经营”的一面。
同方股份(6000.SH)在财报中表示,同方知网是其孙公司,持股%,主要从事互联网出版与服务业务,已形成“中国知网”(CNKI)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一系列产品。
年财报显示,同方知网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6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93亿元,毛利率为53.93%。
无论是技术还是运营模式,知网在清华同方运营下蒸蒸日上。近两年来,每年收费十多亿。知名科技新闻网站Sciencealert评价:这是一个全球范围内“难以置信的、利润丰厚的商业模式”。
作者稿费最高元
那么知网涉嫌垄断么?
首先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上,截至年,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收录了独家与唯一授权期刊种,占我国期刊总量的43%。其中,核心期刊种,约占全部核心期刊的42%;包含各学科排行前3名的期刊种,占前3名期刊总数的64%。
与维普咨询和万方数据几百种独家期刊相比,中国知网显然拥有显著的知识产权优势。其收录的独家期刊在数量、质量上都远高过同领域的其他经营者。
其次,并不生产知识的知网成了最大的知识垄断商,用别人的劳动成果获取巨额利益。
据红星资本局报道,武汉大学刘春波的博士论文《舆论引导论》的下载量为次,下载费用为25元/本。理论上,该论文能为中国知网带来约57万元收入。但刘春波本人只能拿到元知网充值卡与元现金奖励。
目前,在知网下载一篇硕士论文要15元,博士论文要25元,而作者稿费最高只有元知网充值卡+元现金奖励。
再次,从年开始,我国高校普遍规定,大学生所有毕业论文均要经过知网查重,通不过查重不允许毕业。有学生反复修改并查重三四次也是正常的。而知网查重收费最新报价元/篇。下载一篇论文的单价虽然不高,但写论文动辄需要借鉴的文献不止一篇,所以付费可观。
最后,技术让知识越来越便宜,而垄断则让价格越来越昂贵。知网不仅垄断了学术论文资源,更借机垄断了学术评价资源。
论文是高校对教师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有比较严格的学校,规定在普刊(普通期刊,没有被列入核心期刊目录的期刊,均可以称之为“普刊”)发一篇论文计0.1分。在C刊发一篇论文计0.5分,4年一考核,总分须达到2.5分以上。还有学校将论文的引用量等数据作为考评项目,知网收录几乎是高引用量的前提。
对高校来说,知网也是经常打交道的对象。年底,云南省10所省属重点高校曾停用中国知网。但基于师生需求,云南多所高校不得不和中国知网交涉。云南民族大学第一轮报价是45万元,而中国知网提出65万元,最终云南民族大学以48万元价格妥协。
学术文献数据库从最初服务学术研究到中国知网提高收费,不仅是个人用户,连大学团体用户也受到影响。随着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商用学术文献数据库依赖程度提高,一些商用学术文献数据库垄断了作者、纸版学术刊物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
高度依赖数据库的高校,在与占据核心期刊资源的数据库交锋中处于弱势。妥协是高校在这场资源共享博弈中的唯一选择。
谁来替代知网
人类的知识应该被分享,而不是被垄断。知网垄断,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有竞争者加入。
首先,学术资源是公共产品,因此,学术资源的赢利不能为某个开发机构专有。
高校间可以建立学术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能够自由查阅和下载,回归学术本质,同时逐步回收在知网的版权。高校既是学术的生产方又是使用方,不应该让一个中间商坐大。
期刊杂志等内容提供方是“中国知网”的上游,其下游是高校、*府机构、公共图书馆、企业等。期刊杂志的文章都是给数据商免费使用,数据库却要收钱,这极不合理。
此外,除了知网,高校和学生还可以选择万方、维普等大型的知识平台。
对于学术论文查重收费高的问题,国内学术数据库不止知网,维普和万方也是一些学校查重的合作方。
目前,万方给予所有应届生一次免费查重的机会,维普会给合作学校的学生两次免费查重机会。针对不合理的确定重复率,适当提高重复率的通过率等,弱化知网的市场价值也是解决知网垄断的措施之一。
同时,有关方面可借鉴美国NIH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等公益知识平台,建立公益性的知识平台,凡是国家公费项目赞助发表的论文,一律公开,免费下载,这样可避免商用学术文献数据库收费价格不合理、收录文献学术水平参差不齐、赢利模式单一、寡头垄断倾向等弊端。
学术资源是真正的公共财富,它的服务应能真正达到各种收费服务所不及的社会弱势群体。学术文章也不应只成为象牙塔学者专用工具,理应通过更合理的途径传播给公众。
与此同时,一些商业数据库公司做出积极回应,强调公益属性。比如欧洲学术出版公司采用分级开放获取措施,把一些社会价值巨大的论文免费下载;甚至出现了免费存放论文的学术社交网站,如researchgate不再通过单一的用户收费模式,而是采取通过广告盈利的多元化方式。
例如,作为CSSCI来源期刊的《中外法学》,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