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何足道那一年,我翻开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第一
TUhjnbcbe - 2022/12/27 19:45:00
冬季怎样治疗白癜风 http://www.ykhongye.com/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一千个读者,也有一千个金庸,也就有一千种对金庸作品的欣赏和解读。无疑,何足道是其中很特别的一个。

武侠迷很多,但能象何足道般十年如一日品读金庸作品的,却又很少。

以下是何足道讲述他与金庸作品交集的日子。

时间还要追溯到一年半之前,一零年的七月。当南非世界杯的硝烟已经散去,当我被逼无奈选择考研,我离开学校回到家,正式进入考研的备战,前路是那么的不确定。而同样陷入迷茫的是我的阅读之路——读过余秋雨,读过韩寒,郭敬明,张悦然和饶雪漫之后的几个月里我彷徨无措,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选择。我突然想到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津津乐道;想起中学时有同学带了一套《金庸全集》来学校看,当时是那么地向往,一度也许愿有朝一日能够把金庸的武侠小说都读一遍。可对于当时的我,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让我不敢迈出第一步。生怕要么一发而不可收拾,要么有开头没有结尾。

直到那个暑假,我知道枯燥的复习一定会让我陷入疯狂,也许只有金庸小说能让我找到生活的平衡,让我在那么无聊而又紧张的日子里获得一些快乐。我翻开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第一页。

那是回家之后不久,我来到萍乡图书馆,发现借阅室里有一排的金庸小说,囊括了所有的故事。这让我大喜过望,仿佛这里就是专门为我留下的。我既兴奋又紧张。作为所读第一部,我选择只有一册的《雪山飞狐》,我需要慢慢和金庸小说建立感情,《雪山飞狐》更容易读完。于是在那个炎炎夏日,复习之余,《雪山飞狐》给我带来了一丝清凉和舒缓。我第一次领略到武侠小说的乐趣和金庸先生的文风,原来别有洞天!也第一次见识了武侠世界里的刀光剑影,儿女情长。金庸先生极善于制造悬念,让你在满腹狐疑之后就一直想知道后来的结果。直到结尾,胡斐和苗人凤还没有分出高下,故事在读者的想象中结尾。辽东大侠胡一刀和“打遍天下无敌手“苗人凤真是棋逢对手,那几日几夜的激战让人神驰目眩,拍案叫绝。我想,这也许就叫“英雄惜英雄”吧。

和《雪山飞狐》合在一本书里的还有两个短篇小说:《鸳鸯刀》和《白马啸西风》。

《鸳鸯刀》将爱情和武功结合在一起写,原来萍水相逢的男女在爱情的火花中可以抵御强敌。它告诉人们深情相爱的人们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美妙最高超的武功。而结尾两把鸳鸯刀上刻着的“仁者“”无敌“也至今让人难忘。

在武侠的世界中,巾帼不让须眉!金庸先生用《白马啸西风》告诉我们,女性不是永远都做配角!在大漠的哈萨克人聚居地,一位汉族姑娘李文秀展现出女侠的魅力。她在父母双亡的异乡里成长,在坎坷爱情的历练中坚强。从一个孱弱懵懂的小女孩长成为独立自强的少女。她说:“不是我喜欢的,我不要。”

读完了这三部小说,我对于金庸武侠小说的热情被真正的点燃了!八月,我又是在萍乡图书管里,借来了《射雕英雄传》。

无疑,《射雕》是金庸先生的代表作。被翻拍成了各种版本的电视剧和电影更是让它名声鹊起。我回忆起在初中的时候曾看过一部分电视剧,被里面那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个性深深地吸引,却遗憾地没有看全。因此当翻开这部书的时候,我是怀着多大的期盼!

相信《射雕》的故事无需赘述。一个傻气小子,一个伶俐姑娘。郭靖和*蓉的结合真是让人惊讶的绝配。东邪,西*,南帝,北丐各怀绝技,极富个性,令人心驰神往。在注重聪明颖悟的武侠世界里,并不聪明的郭靖却总是得遇奇缘,江南七怪,马钰,洪七公和周伯通这众多高手有意无意地点拨和教导成就了这位武学宗师。在南宋危亡的年代,时代正是呼唤这样一位英雄侠客抵御外侮。在那个年代,郭靖成为了一个偶像。

还记得在《射雕》的结尾,作者借丘处机的口解答了“谁为大侠?”的问题——东邪西*南帝北丐之中,*药师非孔非圣,特立独行;欧阳锋阴险*辣,人品低劣;段皇爷僻处南疆,看破红尘;他们的武功都是当世一绝,但都只看到自己。只有洪七公保家卫国,救济世人,才不愧为“侠之大者”!

故事的最后,成吉思汗发出了“谁是英雄?”这样的叩问,郭靖认为成吉思汗创如此丰功伟绩,开万世基业还不是英雄,他残害了太多的生灵,制造了多少悲剧!真正的英雄是怀着仁义之心,让庶民感戴,天下归心的帝王。

读完《射雕》时,已经回到学校,这样的长篇巨制让我从盛夏读到金秋,而我借书的地方也从萍乡图书馆转变为南农图书馆。与萍乡图书馆不一样,南农图书馆的金庸小说都已经破旧不堪,并且极为不全,每次都要在五楼总书库昏暗的灯光里找寻半天。读起来也一定要小心爱护,生怕一不留神就让书散架。

我还记得当时在寝室里看《射雕》时,老毕也被吸引并且看了后两本。只不过我看一本书要用半个月,而老毕只需要个把小时。后来老毕考注会的时候还给我带回来一个《降龙十八掌》的本子,我用那本子来记*治重点。想来已经一年多了,而当初老毕送我本子的时候我的惊喜还历历在目。

我喜欢有张有弛,因此在读完《射雕》这样的大部头著作之后,又选择了只有一册的《连城诀》来读。在南农图书馆里我根本找不到这本书,只得到网上下了一本txt格式的电子书,这也成为了我第一次电子书的尝试。说句实话,txt格式真让我苦不堪言。

无独有偶,《射雕》中写了一个呆头呆脑的郭靖,而《连城诀》中的主人公狄云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是敦厚淳朴甚至有些傻里傻气,这一度让我有点难以区分这两个人物。比起郭靖,狄云的遭遇是凄惨的,故事一开始,狄云就被万圭陷害投入监狱,受尽酷刑。幸好在狱中结实了大侠丁典,得到他的真传。出狱之后昔日的爱人已经成为了他人的妻子,师父亦不知所踪。之后又历尽艰险,被人误会。

故事的最后,万家父子,万震山,戚长发,言达平三兄弟间的尔虞我诈显露无疑,为了一己利益可以不顾一切。让人不由得感叹:利令智昏!而狄云不屑于卷入其中,也最终和水笙在一起。

读完《连城诀》,考研的备战也进入了关键的阶段,我只能在中午或是傍晚回来吃饭的时候看上一小段。而往往是在紧张繁忙的时候,读书的时间也就愈发地显得弥足珍贵!

被txt格式的电子书弄得头疼了,我只好回归纸质。又到总书库摸索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碧血剑》的上下两册。

小时候曾经看过一部《碧血剑》的电影,可当我读下去之后,却发现我所读的似乎跟看过的毫不相关。这部作品用袁承志和夏雪宜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勾勒整个故事,很多时候甚至让人产生错觉,把两个人写得浑然一体。这部小说的特点,暂不说里面的武功,爱情,最让我难忘的,是故事的结局,浩浩荡荡的李自成起义*在自己的*纪废弛和内斗中耗竭,令人嗟叹。也揭示了中国农民革命的失败规律:当初起义就是因为受不了压迫和贫困,可临到起义成功了却也烧杀抢掠,成为了新的恶霸。因此这样的革命*还没在北京坐稳就被赶出来。历史让我们警醒:莫要沽名学闯王!

读到《碧血剑》时已是深秋,还记得那次我们男生一起在下马坊搞烧烤吃得热火朝天,好多人还搭帐篷睡在那边。只有我和潇潇回到寝室,回来的那个时间很尴尬,我也就没有去自习。翻开《碧血剑》,读着读着似乎忘却了周围的一切。这样的读书时间在那个时候显得那么地弥足珍贵。潇潇开玩笑地对我说:“以后去百家讲坛开个专场好了,叫做《品金庸》。”

还记得在读这几部作品期间,我和嘎子还时不时地在网上搜由书翻拍成的电视剧。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偷得这么一点空闲。

读完《碧血剑》,我开始了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鹿鼎记》中巧合般地有着《碧血剑》中的人物,是两个有时间跨度不大,而且有联系的故事,又是我所没有料到的。《鹿鼎记》的第一回,写的是同故事主体关系不大,却影射到后面的故事内容的一段故事。这让我有了一种回归《红楼梦》的错觉,回想起来,《红楼梦》的一开始也是一个楔子,讲述着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故事。

更加吸引我读下去。和其余的金庸小说不同的是,《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实是一个混迹市井,甚至有些泼皮无赖的小人物,与金庸小说主人公向来的善良狭义的英雄形象极不相称。这一度让很多人质疑这部作品是否金庸所写。在我看来,这没有什么不好,世界正是因为多元而绚丽,一味的英雄人物多少会让读者有些审美疲劳。韦小宝的出现就像一味调味剂,或许会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鹿鼎记》,描写小人物在朝廷中的摸爬滚打,从一个市井混混,逐渐成为鹿鼎公的权倾朝野。与其说《鹿鼎记》是一部武侠小说,倒不如说这是一本“官场指南”。

读《鹿鼎记》的这几个月,我经历了考研最后的准备,似乎越是接近考研,我越不想读《鹿鼎记》,也读得越少。连我自己也很难说清其中的缘由。或许是真的审美疲劳了,或许是真的走到了人生的关键阶段。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读不进一个字,仿佛本来的生活调味剂此刻变得和我的专业书一样,只能更增我的枯燥和乏味。我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直到那两天终于结束,我也终于得到了解脱!

回到家里,我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一下,用每天过得那样暗无天日了。我回到萍乡图书馆,借来了没有看完的几本《鹿鼎记》。于是在静谧的冬夜,寒冷阻止不了我读书的热情。每每母亲在我旁边,用我的本看着电视剧的时候,我一个人陶醉在故事中。《鹿鼎记》中很多的片段写得十分诙谐。看到我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捧腹大笑。母亲总是投来讶异的目光。

在没有太多学习任务的寒假,我读书飞快。《飞狐外传》便也是那时读完的。

《飞狐外传》是《雪山飞狐》的前传,在《雪山飞狐》中着墨不多的胡斐在《飞狐外传》中变得更加丰满。故事前三回写少年胡斐在商家堡中的惊险遭遇,后面十七回写青年胡斐锄强扶弱,力斗朝廷的事迹。故事中,胡斐先是遇到了美貌而且个性张扬的袁紫衣,而后又遇到了不算漂亮却情意深重的程灵素。在这两个女性之中来回地选择,一个是“我爱的人”,一个是“爱我的人”。相信对于每一个读者,这也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选择。故事的最后,爱情成了一场悲剧,袁紫衣原来已经出家,而程灵素为救胡斐宁可把爱人身上的*吸入自己体内。读完《飞狐外传》,我沉思了良久。

寒假的日子,我似乎完全沉浸在阅读当中。浑然忘了自己还有复试需要准备,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一点庆幸,“行百里者半九十”,倘若因为看小说而真的让我功亏一篑,那将成为我一生都难以弥补的遗憾!

依旧在等着初试成绩的公布,而案头的书已然变成了《神雕侠侣》,这是多年以前多么风靡的一个故事!《神雕侠侣》接着《射雕英雄传》来写,主人公却由郭靖变成了杨过。抛却一切的外壳,我分明看到了一段旷世绝俗的爱情:弟子与师父相爱,这就是在当今已经极为开放的年代也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何况在礼法严格的封建时代。杨过和小龙女承受了生活的苦难,承受了世俗的不解,还承受了十六年的天各一方!可是这段爱情总是坚韧地生存了下来,坚强地开花结果。当杨过在绝情谷底找到小龙女的时候,一股暖流流过我的全身。这样的故事多少有些沉重,却是那么地感人至深!《问世间,情是何物》这首曲辞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书中。

我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神雕侠侣》的第一本,满以为最多用一个月时间就能读完总的四本。却万万没有想到,由于种种原因,我读了三个多月。

读完第一本的时候,我又回到了学校。在等待初试成绩的同时,也把更多的精力来准备复试。三月初成绩公布之后,我也更加清楚自己的处境。曙光已经出现,我一鼓作气,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由于上面所说的原因,以及来到南农之后我又不得不看电子书,我读书的速度自然又慢了下来,毕竟老看电脑不太好。我总是在食堂三楼看过有关复试的东西之后看上几十分钟的《神雕》。

接到复试的电话,我回到家,作最后的复试准备。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却还是固执地从萍乡图书馆借来了书,见缝插针。那个星期,我既紧张又兴奋。我知道梦想的距离已经触手可及!

三月二十六日,我来到长沙。第二天参加了一整天的复试。心里有过自信,也有过忐忑,更有那几个小时等待结果的焦急。那几个小时,对于我来说是极为漫长的!

接下来的事情,便不用我再说了。我坐上回我同学湖师大的宿舍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长沙的街道上亮起璀璨的灯火和绚丽的霓虹,那个晚上注定了让我永远铭记!

回到萍乡,父亲骑摩托车来接我。我就像是一个打了胜仗凯旋而归的战士,像一个捧回了冠*奖杯的球员,那种自豪感是我从来都没有体会过的!

回到家里的那些天,我每天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天天都沉浸在自己的无尽喜悦之中。这或许有些夸张,但于我来说,却是真真切切的感受。

清明节里,我去为祖辈扫墓,去看望亲人。离开家,到南昌去见见兄弟,久违的朋友。仿佛那时候的每一天天都是蓝的;而每一秒钟,都像是浸过蜜糖!

告别了在南昌的哥哥,我坐上了回学校的火车。这一次,我终于能够昂首阔步地回到南京。寝室里,和兄弟们拥抱握手,各叙契阔。

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夏天渐渐来临。大四的下学期已经十分清闲,为了打发这无聊的时光,也是一次机遇的巧合,我到南农的招生办兼职,主要的工作是接听咨询的电话。

在离高考还早的那段时间,电话不多,大多数的时间是空闲的。我于是搬来了笔记本,在那边接着读我没有读完的《神雕侠侣》,老王是允许的,我当然也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

不知不觉,已经读到了毕业。班上同学一边为毕业晚会上的情景剧忙碌着排练,我也准备自己的独唱。一边准备着各自论文的答辩。还记得读完《神雕》的那一天,正好是我们毕业晚会的日子。招生办在楼上,而大活正好在楼下。我是在最后的排练之余,完成了最后一回的阅读。而那个夜晚,热闹非凡,掌声不断。我们《奔三路上二着的一班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我也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最后一次登台,我们多么尽兴!只是这尽兴之中,有多少即将毕业的留恋和伤感。

就在毕业晚会的第二天,当我们还沉浸在昨天的快乐之中时。全班同学又坐上了去青岛的大巴,开始我们的毕业旅行。我忘不了车上我们的欢声笑语,忘不了大海的浩瀚博大,忘不了海底世界的瑰丽生机,更忘不了那个晚上二十个人喝下三桶啤酒,醉态可憨,搀扶着老毕回到宾馆……

三天的旅程过后,正好是端午节,那天图书馆和食堂三楼都没有开,我只好呆在宿舍,开始了“射雕三部曲”中最后的一部——《倚天屠龙记》。对于这一部作品,我最先想到的,不是别的。却是对“张”这个姓的好感。在《倚天》中,张三丰姓张,武当七侠中笔墨最多的人物张翠山姓张;而我不久之后的老板,当今的导师姓张,组里面带我最实验,与我关系最为密切的师姐也姓张!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情!

《倚天》写得最打动人的,莫过于其中的舐犊情深。正如金庸在《后记》中所写到的:张三丰在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在得知张无忌死讯时候的伤心,当初写得太过肤浅。后来金庸的儿子査传侠的死,给金庸以巨大的打击,或许也让他对于父子之情有了比常人更为深刻的感悟。

比之于《射雕》中郭靖的淳朴厚道,《神雕》中杨过的深情狂放,张无忌这个人物似乎更为复杂,他既能带领群雄反抗元朝的统治,也能在最后时刻为了爱情放弃天下。他的身边总是围着四五个美女,而他并非对每个人都待以爱情。张无忌身上没有什么特别让人难忘的地方,却在金庸小说人物的长廊中有着自己不可忽略的位置。

伴随着读《倚天》,我的大学生活也已经走到了尽头。在那剩下的二十天不到的时光里,似乎天天都喝酒。当然,也有主楼前草地上的毕业照,女生楼下那一群人聚在一起的大声“表白”,聚在教学楼的教室里为同学留下最后的文字……那一切,现在想起来宛如还在昨天。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招生办值班,钘仔拨通了我的手机,他说这是男生最后的齐聚,要我务必赶过来。

我急匆匆地收拾东西,跑到那天吃饭的“小农庄”。那一幕的情景,直接把我震住了!在大家围坐的两张方桌拼成的长桌子上,除了菜碟,其余的地方摆满了空酒瓶,几乎没有空隙!我迟到了,忙自罚几杯。然后,大家喝着喝着,便哭成了一团……第二天,我们送走了延亮。

毕业典礼的晚上,是我离去的时候。班上所有的男生和很多女生来为我送别。从宿舍走到校门口的路,本来几分钟就能走完,大家都走得很慢很慢,走了很久。到地铁口,我劝大家不用再送。然后,和每一位到场的同学最后拥抱。对他们说:“我会想念你们的!”

回家的列车缓缓开动了。伴随着车轮和铁轨那有节奏的声响,我的心也一下一下地跳动。目送着车站的灯火渐渐变小,终于消失在夜空。目送着这座我学习和生活了四年的城市,渐渐地离我远去。这一切都画上了句号,再见,南京!

南农的四年已经走完,而我与金庸小说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之后回到家里,久久地沉浸在毕业的感伤之中。那二十天里,依然从图书馆借来了书,却读得很少。为了感激复试时候老师对我的认可和赏识,我响应实验室的号召,七月份就提前到实验室来做实验,在家里仅仅呆了20天左右。

接着读《倚天》的时候,是在实验室里,依旧只能在电脑上读电子版。实验室要求十分严格,我也一开始就很注重自己在实验室的一举一动。不干与实验无关的事。但是随着自己渐渐熟悉这里,也真正把这里当成了家。倘若真的一天到晚做实验,看文献,我想实在是太过枯燥。于是只好打开久违的《倚天》,在休息时,实验间歇,偶尔看一看。就这样读完了剩下的部分。凑巧的是,读完《倚天》的那天,又恰好是七夕。在实验室的会议室里,只能与书为伴。

记得来实验室的第一个周末,我就特别想去中南的图书馆借书。于是邀上旺哥,到校本部去。不巧的是,暑期本来开放时间就有限,而我们又是周末过去,大门紧闭。我们又坐车到附三的医学图书馆,同样如此。我们也只能扫兴地回来了。

在实验室看武侠小说,多少让我有点罪恶感。而且每一次看,都生怕旁边有师兄师姐看到,虽然我们组内关系非常融洽。我想出了另一个办法,用手机下载电子书,那样就可以到寝室里看了。

我第一次用手机看电子书,看的是《侠客行》,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石破天”因为与石中玉长相酷似,处处被人误会。被人误以为是“帮主”,被人误以为是“情郎”。憨厚的“石破天”百思不得其解,一直被蒙在鼓里。不管他怎么分辨自己不是石中玉,旁人总是不信。而别人总是不免纳闷,同样一个人,怎么突然之间性格可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当真是“多情却被无情恼”!而这样一个笨拙的少年,因为偶然的机遇练成了盖世神功。并且在全书结尾的侠客岛之行里参透了极为高深的武学。我不由得又想起郭靖,狄云。仿佛金庸先生总是偏爱这类人。“傻人”总是有傻福。

读完《侠客行》的时候,我已经在实验室做了一个多月的实验,也结实了一群新的朋友。当然最为要好的就是同为老张门下新弟子的旺哥和郭姐。我们“三个臭皮匠”组合就在我读完《侠客行》的那天去吃了第一次西餐,我们极为享受这美味,尤其是旺哥。

第二天,我又在手机上下载了《越女剑》。这是金庸小说中最短的一部。我还记得我只用了一个上午,准确地说是做western上一抗二抗这两三个小时的空隙里读完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读完的那天中午,我们迎来了同门的第四个新同学,云鸽。

《越女剑》的故事发生在勾践灭吴的春秋时期。被夫差打败后的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决心一雪前耻,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计谋。可当时吴国的武士剑法高超,越国人根本不是对手。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夫范蠡结识了剑法神奇的“越女”,并把“越女”的剑法教给越国士兵,结果凭借着这套剑法,越国大败吴国。勾践成就了一番霸业。而范蠡得以与西施终成眷属,泛舟太湖。江山美人,各取所需。

读完金庸小说中最短的一部,我翻开了金庸小说中最长的一部。没错,它就是脍炙人口的英雄史诗——《天龙八部》。

那时,我们开学了。见到了期待已久的最后一位同学大为,“狼牙山五壮士”全部凑齐。我报完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附三的医学图书馆去借书。这个分馆的藏书量,虽无法与南农图书馆比肩,但令我惊喜的是,这里金庸的小说极为齐全,而且不算破旧。我欣喜地借下了《天龙八部》的一二册。而这一读,就读掉了我大半个学期。

在金庸的其他小说中,主人公总是只有一个。而《天龙八部》里汇聚了乔峰,虚竹和段誉这三个主要人物。在人物故事的安排上,《天龙》酷似《水浒》,一个人的故事写完,引出下一个人物,其间也相互交织,最后合而为一。在故事的视野上,《天龙》又很像《三国》,把大宋,大辽,大理,西夏和吐蕃这几个国家的各股势力的博弈写得极为精彩,炫目而不凌乱。更为与众不同的是,五册《天龙》,每一册中都会走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不是把主要人物一下子都介绍完,让读者总是能得到惊喜,也总是充满期待。乔峰在故事的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换来辽宋的和平,感人至深,将“侠”诠释到了极致!

还记得在读《天龙》的期间,我们英语老师安排我们一个讲PPT的任务,可以自由选题。于是,我做了一个《金庸简介》,把它用英文写出来并讲出来,着实费了我一番功夫。

这段时间,我们课很多,基本上每天都在附三上课,很少有时间做实验了。每每周二上午下完英语课到吃中饭的那一小段时间,我就到图书馆读《天龙》;有时下午下完课,回来时间还早,“twins”总是会去实验室,而我和旺哥总是回寝室,对于我来说,只剩下这点微不足道的时间来读。有时候,师姐打来电话要我们那时去做实验,我还有点闷闷不乐。或许是我错了,我本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自己的实验的。

翻过《天龙》这座大山,我来到金庸的开山之作《书剑恩仇录》。比起《天龙八部》,《书剑》似乎更像《水浒》,只不过年代在晚于宋朝几百年清朝,而红花会的主要人物只有十几位,远比不上一百零八。陈家洛率领着红花会群雄锄强扶弱,对抗朝廷。又像宋江那样,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结果轰轰烈烈的革命在一片茫然中无果而终。只剩下喀丝丽的点点碧血,和一群失意英雄的丹心照汗青,令读者感慨!

读完《书剑》,一个学期的课已经全部结束了。我在一边准备考试中一边继续着。这个时候,我只剩下最后一段旅程。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如果真的是世界末日,那么请先让我读完金庸小说吧。在新年的最初几天里,我庆幸地连续重逢了超哥和老毕,只可惜两次都相聚匆匆,仅仅几个小时见面。一别,已经半年;而这一别,又不知要到何时。我多想上天把以前那四年中挪出哪怕几天到现在,只为和他们多呆一会。

我把《笑傲江湖》安排在压轴的位置,因为我对这个故事实在是太熟悉了,也太喜欢了。十年之前,我相继看完了港版和央视的《笑傲江湖》电视剧,对里面的每个人物都了如指掌。十年之后,我翻开这本书,还原金庸先生最初的笔墨。

正邪对立,五岳争雄。在一个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的世界里,在一群费尽心机,苦心孤诣的人群中,唯有令狐冲是一颗不按常理跳动的棋子。他洒脱随性,轻视礼法,无拘无束,纵横四海。就像那句歌词“无招胜有招”,令狐冲从来不刻意去成为一位高手,却总是机缘巧合地收获了上乘武学。他厌倦江湖争斗与仇杀,只想和知己一起,高山流水,笑傲江湖。

故事开头有刘正风和曲洋这一正“一邪”为了知音金盆洗手,放弃一切,而故事结尾又有令狐冲和任盈盈这一正“一邪”淡出江湖,归隐山林。《笑傲江湖》的琴箫曲回荡在耳畔,这是知音的心声,这是隐者的绝响!高山流水,生死相许。

“飞雪连天射*,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曾经是那么让我向往,今天我终于走完了这段漫长的读书路。回顾这一年半的时间,有时热情也有时怠惰,但我始终都没有放弃。这一年半的时间,我人生的每一步都伴随着金庸小说,而金庸小说的每一回也伴随着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把这段旅程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我读书的心路历程。每每回忆起金庸小说,我总是不能忘记自己从考研的艰辛走来,到破茧成蝶,实现梦想的狂喜,再到走上研究生的道路,迎接新的明天的从容这一段峥嵘岁月。更不能忘记陪伴我走过这一段旅程的二二五的室友,理基七一的兄弟姐妹,以及遗传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和各位“内人”。这一段青春的岁月里,有你们,真好!

当然,我也感谢萍乡图书馆,南农图书馆和中南的湘雅图书馆,以及网上的电子书,这些可贵的资源让我得以尽览“金书”。

金庸的小说读完了,可总是觉得它们作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有着无穷回味,“侠义”精神永远铭刻在读者的心中。在读这一套书的过程中,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为金庸的小说写上一点书评,作为自己的读后感。不为别的,仅仅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我知道曾经有过多少文人才子为金庸写过书评,做过研究,我在他们中间实在是太过渺小,不值得一提。但是我又想,“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读者眼中也定然会有一千个郭靖,一千个乔峰,一千个令狐冲。文学吸引人的地方正在于它没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欣赏和见解。我希望在写完之前不读一篇别人写的金庸书评,只为写出属于自己的感受。

作为专门写的金庸小说的书评,我想开一个博客,名字就叫《纸醉“金迷”》吧。以后每个月十五号更新一次。之所以选择十五号,一是因为金庸小说有十五部,二是我翻开第一本金庸小说的时间是一零年七月十五号。而今天正好也是十五号,去年的今天,我参加了考研的初试,打开了通向梦想的大门。因此,十五这个数字对于我而言,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一个月更新一次,写作的速度一定是很慢的。毕竟我还有自己的学业,有繁忙的实验任务。而我也总是以质量为重,不喜欢一味急功近利。这样慢的速度,我都无法预计什么时候才能写完,也许要等到自己博士毕业也未可知。没关系,对于自己的意志和对文学的热爱,我从来是不缺乏自信的!

这只是一个开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足道那一年,我翻开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