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进化论》专栏·第篇
文
周陆戚
责任编辑
浮光掠影
年是百度成立20周年,也是5G商用和AI结合的关键年。创立至今,百度经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物联网三个时代。20周年之际,百度发布了纪录片《二十度》,这是百度第一次完整披露20年创业史的纪录片,揭秘这家企业鲜为人知的发展故事,技术演进的历程和对未来的布局。
百度的技术基因从哪来,又将去往何方?大势所趋之下,智能领域的技术储备能够成为百度的“第二曲线”吗?百度能够强势回归吗?这部纪录片或许能够给出一些答案。
一、启程:工程师的创业、学霸的野心
李彦宏与“搜索”的渊源,始于年的北大录取通知书: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李彦宏以为能为国家做情报工作,课程却是图书管理员相关的目录、文献的管理。
图书管理放到现在,就是信息管理。这个专业奠定了李彦宏后来在检索领域的基础。留美之后,李彦宏再次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图书馆”:道·琼斯金融系统,担任高级顾问。
金融市场上每天要更新15万条资讯,用户难以快速找到想要的信息,所以需要精准的检索技术。他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从中国到美国,从图书馆到网络资讯的信息方式变革,李彦宏看到了搜索技术无限的前景。年李彦宏发明了“超链分析”技术,这项专利大大提升了搜索的效率,在当时的华尔街和创投圈都引起不小的轰动。
“超链分析”指出不同文字的链接关联性不同,这也就从底层预言了:未来,不同语种搜索引擎,很可能主要技术都不相同。李彦宏在技术上的贡献是极具前瞻性的。
很快,李彦宏带着专利技术,加入了infoseek(搜信,硅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担任工程师,但也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并购案,infoseek被迪士尼收购。
传统产业的管理层和搜索的互联网基因格格不入,李彦宏见证了infoseek的无限风光和惨败,下定决心自己创业。
这次收购的教训也成为他后来不愿意被收购、一定要自己做主的原因。他意识到: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应该让我在某些方面说了算才行,若是这样,我倒不如选择自己创业。
百度早期创业团队(左四为李彦宏)
有了创业的念头,年李彦宏结识了正在拍摄《走进硅谷》的徐勇,想要探寻硅谷成功的原因。制片人徐勇左右逢源,拥有硅谷创投圈深厚的人脉。
纪录片中,李彦宏重述了这次“秘密的会面”,他希望徐勇参与这个搜索梦。
邀请徐勇上门做客,李彦宏先不说是什么事情,就拿出一张NDA(保密协议),要求谈话内容不得外泄。
这举动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很难接受,而徐勇非常理解硅谷创投圈的习惯,于是什么也没说就签字了。李彦宏说出要回国创业,想请徐勇帮他融资。而徐勇选择了融资的同时加入。
融资的过程是相对轻松的,因为在搜索圈内,投资人都因为李彦宏的过往和专利认识“RobinLi”。技术男的创业旅程,正式启程。
回国后,李彦宏开始快速网罗中文搜索技术的领*人物。成为百度一号员工的北大计算机系副教授刘建国,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李彦宏还只是有一个想法,他就快速辞去北大公职加盟了。后面的几位员工也基本都是在北大清华BBS发帖招来的实习生。
“百度七剑客”与投资人的合影
带着对搜索技术的信仰,“百度七剑客”很快打下山头。技术壁垒让百度成立半年就迅速占领了中国80%的网站搜索技术服务市场,成为最主要的搜索技术提供商。服务对象,就是当年红极一时的新浪等门户网站。
回头看,李彦宏和马化腾都是理工男,但路线截然不同。李彦宏一开始就站在技术突破的道路上,用科技解决人和社会问题,而马化腾则是一位内敛的产品经理。
二、征途:创业者的手腕
年,美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互联网泡沫破裂。百度的客户像搜狐、新浪等等都首当其冲,因公司资金承压,开始拖欠百度的款项。李彦宏意识到必须转型,从面向企业端(2B),转为面向个人用户(2C)。年,百度开始独立做搜索引擎,全面进入个人搜索市场。
彼时,新浪是中国最有名的门户网站之一,访问量巨大,搜索栏用的就是百度技术,但却拖欠百度的款项。于是,年3月12号7:20开始,在新浪进行搜索的网民都跳转到了一个网页:
“因新浪欠费,百度暂停对新浪的搜索服务,如需更好的搜索结果,请登录百度网站。”
这成为互联网历史上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同年,百度开启了“闪电计划”,即在9个月的时间里让百度中文搜索技术能全面与谷歌抗衡。对于当时的谷歌,中国仅仅是巨大无比的市场里的一部分,开发一个版本可以全球通吃,但百度全力以赴,大力提升技术。
纪录片中百度创始团队的“七剑客”之一雷鸣用了“以命相搏”一词。“闪电计划”期间,百度人几乎不眠不休。当谷歌意识到中国用户的需求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大相径庭时,已经为时已晚。
原因其一在于搜索的内容、收录的网站百度更齐全。当时中文网页的增长速度每年是%、%,索引量也要增长2倍、3倍。时间越长,百度索引的中文的网页数量就更多超过谷歌。原因之二,在于百度很早意识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断缩短搜索反应时间。
“闪电计划”大获成功,中国本土搜索引擎在质量上完全超越国外友商。
4年,百度突然宣布,谷歌参与了新一轮的融资。彼时谷歌刚上市,股价猛涨,谷歌对收购中国的百度也产生极大兴趣。投资人希望百度卖身谷歌,尽快退出,落袋为安,因为当时的中国公司几乎等同于廉价。
面对巨头谷歌和投资人的施压,李彦宏始终坚持百度的价值,“百度是一个青苹果,现在还没有成熟,我们不应该卖它。”但不能无视投资者的利益诉求,只能用报价周旋,为上市争取时间。既能让人家觉得你不是胡来的,又要能确定谷歌不会出这个价格。
“20亿美元的报价”,李彦宏*对了,谷歌拒绝了这个数字。百度得以专心准备上市。从年成立到5年登陆纳斯达克,百度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而且成为赴美上市第一家用了“牛卡计划”的中国公司。
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
“牛卡计划”,是发行两种具有不同投票权的股票,用“同股不同权”来保障创始团队对公司的投票权和控制权。这可以预防恶意收购。李彦宏和管理团队,也借此摆脱了外国资本对公司的干扰或控制,消除了谷歌恶意收购的风险。这种模式后来几乎成为惯例。
上市者不少,但保留初心却很难。在网络游戏最火爆的时候,很多互联网公司纷纷投资游戏、入场自己做游戏,但李彦宏始终坚持不做游戏。“因为做游戏与我们的使命无关,我们应该放弃一些机会,那不是我们的核心价值。”
或许外人看来百度错过了很多机会,但对于技术的信仰和专注,不仅仅是创始人的初心,它已经成为百度的基因和壁垒。
三、再启程:二次创业,企业家的转身
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百度的技术,中国互联网圈一直流行这么一句话。百度从技术起家,又从年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
这个过程中,百度进行了全站式的布局,语音的识别、图像的识别、自然语言的理解、深度学习的框架,把很多东西都开源了,同时百度也持续为中国互联网技术圈输出科技人才。
这是百度的“二次创业”。人工智能跟百度的基因是天然契合的,同时也正在成为百度的第二增长曲线。搜索引擎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在不同的阶段,云、云计算、大数据,百度积累的这些核心技术,都建立在人工智能之上。
国内第一个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平台,也来自百度。这个平台叫做“飞桨”,想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者,能像使用手机的IOS,或安卓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程序一样,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具体的要求。
至年5月,百度全球AI专利申请量超过1万件,其中国内专利件,位列中国第一。在《哈佛商业评论》全球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