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文化服务基层汇聚爱心温暖中国青年报
TUhjnbcbe - 2023/3/6 19:25:00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5154126.html

图①:农家书屋管理员宋庆莲在整理书架。

资料图片

图②:87岁的志愿者任月美(左一)开展志愿慰问活动。

资料图片

图③:湖南常宁塔山瑶族乡公益电影放映队开着流动放映车前往东江村。

人民视觉

农家书屋管理员宋庆莲

用书籍之光照亮乡土

本报记者张贺

21个大书架整整齐齐摆放在白色屋墙下,上万册图书依次站立在白色书架上,空气中氤氲着书香……这里是宋庆莲的家,也是农家书屋。11年来,这里接待了上万名读者、借出过上万册书籍,见证了许多热爱阅读的孩子长大成人、学业有成,也见证了宋庆莲从爱书人到作家的不凡历程。

宋庆莲年出生在湖南省湘西古丈县的一个土家族山寨。在她小的时候,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操持家务、耕田种地。作为家中长女,宋庆莲要负责照顾3个弟弟,直到10岁才有机会念小学。

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书本里的知识令人着迷,为宋庆莲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遗憾的是,后来她没有机会继续升学,再后来,她嫁到了湘西北的农村。但是,她对阅读的热爱一天也没有消失,她省吃俭用买书看书。丈夫也热爱读书,常用自行车驮着她去15公里远的县图书馆借书。

但是在农村,像宋庆莲夫妇这样的人太少了。宋庆莲看到,农民普遍缺少读书的习惯,孩子们除了课本之外很少能接触到其他图书。

年,随着家中盖起两层小楼,宋庆莲终于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书房,多年来她和丈夫积攒下来的几百册书有了安家之所。她钟爱写作,于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圆了自己的作家梦。

但与此同时,乡村孩子缺书可读的境况时时纠缠着她的心。直到年,宋庆莲偶然听说国家将普及农家书屋。“我的心一下子就被打动了,农家书屋,农民身边的图书馆,多好啊!”她立刻找到县文化局,表达了想要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想法。

年,常德市临澧县佘市桥镇文家店村农家书屋在宋庆莲家中挂牌成立,县里配发的多册书加上她自己的几百册藏书一起上架,她的家变成了图书馆。从那时起,附近的孩子们一有空就来借书看书,农家书屋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而宋庆莲在忙完了田里和家里的活计后也会在书屋边看书边写作。有时她指点孩子们写作文,有时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给孩子们推荐新到的图书,有时组织孩子们做游戏……宋庆莲发现,随着阅读图书的增多,孩子乃至家长的很多观念和习惯都在发生改变。

有一次,一位父亲带着女儿来宋庆莲家买蘑菇,正上初中的女孩看到如此丰富的图书立刻一头扎进去,不想走不说,还缠着父亲办借书卡,想借几本书回家看。但这位父亲说:“看什么看?你连学校的书都没看好,还要看课外书?”硬是没答应。宋庆莲连忙上前说,“看书不能只看课本,多看课外书对学习也有帮助。”但这位父亲还是带走了女儿。第二年春天,这位父亲又来了,但这次不是来买蘑菇,而是给女儿来借书。他对宋庆莲说,“我听人讲,凡是经常来农家书屋看书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宋庆莲笑了,“没错没错,确实如此。”

当年第一批借书的孩子如今很多已经大学毕业。其中一个叫文淄博的孩子是书屋的常客,宋庆莲经常给他辅导作文。如今,文淄博已硕士毕业。

书屋名气越来越响,读者也越来越多。在*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出版社和作家朋友的捐赠下,宋庆莲的农家书屋越办越大,藏书已经超过1万册,就连周边的学校、企业也慕名来借阅。宋庆莲说:“一个书屋就是一方阵地,一个读者就是一支队伍。我坚信,书籍的光芒一定会照亮乡土,照亮读者的心灵。”

87岁老人任月美志愿服务16年

台门里头坐,服务为大家

本报记者郑海鸥

有趣的宣讲、生动的故事、欢快的音乐、活泼的表演……每周四下午,浙江绍兴越城区塔山街道青藤社区作揖坊27号台门内便十分热闹。从八九岁的小学生,到98岁的老人,大家坐在小板凳上,听*史、学传统、话趣事,共同度过一个个充实而有趣的下午。

一旁,87岁的任月美笑容满面,“这是我家台门开展志愿活动的第十六个年头了。”

台门是绍兴民居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这种封闭独立的院落类似于北方的四合院。任月美家,就在作揖坊27号台门内。

任月美是个“热心肠”,退休后,她发现老人们“一下子就闲了下来”,“很多都在家打瞌睡,很孤单,还逐渐与社会脱节了”。老人的晚年生活就应该这样孤独和无趣吗?任月美并不认同。

年,她利用自家空置的台门,正式发起成立“台门读书会”。男女老少一围、小板凳一坐,大家一起读书读报,了解国家大事,分享生活趣事,不识字的居民也能参与其中,其乐融融。

为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任月美四处奔走,请来专业老师讲述绍兴名人故事、唱起越剧,还组织医生测血糖、量血压……几年过去,“台门读书会”逐渐发展为社区知名的“朋友圈”。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邻里之间相互了解的加深,谁家有困难、哪里有难题,都会在台门里交流。“台门读书会”又成了邻里相互交流、团结互助的平台。

“许多老人独居在家又有病在身,子女在外工作,我就把电话留给他们,有什么急事直接打给我。”任月美说,“台门是我们共同的家,需要更多爱心与温暖。”

“16年间,有人得到帮助,得到爱与关怀,也有人加入到帮助别人的队伍,在付出中得到认可与赞美……总之,大家都收获了幸福。”青藤社区*委书记王雅平说,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互解互谅、互帮互助中有了更多温度。

年,越城区挖掘并推广“台门读书会”的经验并统一为“台门*校”品牌。结合*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又广泛发起了“台门汇”基层理论微宣讲。

近年来,任月美和街道的工作人员发现,居民最想了解的内容,是*的最新理论、时事*策、传统文化;居民们最喜欢的,是莲花落、的笃板、诗朗诵等文艺形式。何不把两者融合起来?

“台门汇”基层理论微宣讲正是通过“理论+文艺”的方式,广泛吸纳民间文艺人才,通过莲花落、青年“脱口秀”宣讲、故事会宣讲等,同步开设“台门”云讲堂、直播间,让理论通俗易懂。“理论还能这么生动有趣,这场快板听得有意思更有意义!”“经典红色音乐联唱触动人心,很感动!”“有宣讲还有互动,我们年轻人也喜欢听”……*员群众交口称赞。

“现在,越来越多的*员志愿者、‘90后’志愿者加入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人气越来越高。”任月美笑着说,比如有老人接到诈骗电话,会先向志愿者老师们请教;寒暑假的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我们会组织相关活动……

台门里遇到了哪些民生难题?居民有哪些“微心愿”想实现?……如今,越城区已经将“台门*校”延伸到鲁迅故里台门、秋瑾故居台门等在内的个台门,大家在这里学习进步、唠家常、谈期待,*府则积极响应,为群众办实事,围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援助、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任月美的身体十分硬朗,她说,“志愿服务,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快乐,我会一直做下去。”

刻满岁月痕迹的老台门里,回荡起老人爽朗的笑声。

农村电影放映员綦冬梅

行走乡间,放映万千

本报记者刘阳

“今天晚上放电影,大家吃完饭到文化广场来哦……”太阳还西斜在田埂,綦冬梅就拿着喇叭走在村里吆喝着。

綦冬梅是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这一天,她要去的放映点是陈庄镇中古店一村。

正值夏末,过了晌午綦冬梅就匆匆准备好了自己的晚餐。下午3点半,她和两位女同事准时从公司出发,前往放映现场。将近一个小时,中古店一村到了。塞满放映器材的放映车把綦冬梅和放映器材放下,就驶向下一个放映村。这时候,离放映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綦冬梅赶忙请村里的网格员下发晚上放电影的通知,再沿村张贴海报,碰到村民,便发放电影放映的宣传单,拿着喇叭在村里走街串巷……

一切宣传工作准备就绪,綦冬梅搬出几十斤重的家伙什儿。这里边什么都有,大到放映机、喇叭、幕布、支架、方凳,小到蚊香、花露水、风油精、针子、锤子,一应俱全。綦冬梅熟练地把高大的支架架好,把幕布架起来。“现在有了支架方便多了,以前我们都是把砖头系在绳子上,把绳子扔过墙那头来支幕布。”綦冬梅说。

綦冬梅从年开始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至今已经13年。多年来,放映队女同志比较多,后来受一部电影的启发,綦冬梅组织成立了利津县女子放映队。放映队有20余人,平均年龄在40岁上下。如今,这支活跃在全县个行*村的女子放映队,已经在整个山东省有了名气。

离放映时间越来越近了,綦冬梅和她的几位女性伙伴穿上了旗袍。这是每次放映前的固定演出,第一个节目是旗袍走秀。这个节目结束,綦冬梅又换了一身行头,站在广场中央打起了快板。綦冬梅说,这些节目都是她和同事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为的就是吸引更多群众来看电影。果真,演出开始不久,广场上就聚集了30余人,其中老人和孩子居多,他们有的坐在放映队带来的方凳上,有的坐在自家的马扎上,还有的索性站着,孩子们在人群中跑来跑去。

晚上7点半左右,天黑下来,电影开始放映了,观众们沉浸在影片中,綦冬梅终于有了会儿休息的时间,她拿出已经凉透的晚饭吃起来。

电影放了不多会儿,蚊子开始多起来,綦冬梅点上了蚊香,拿出了花露水和风油精,有村民需要,她就递上前去。放映的两个多小时里,綦冬梅坐一会儿,站一会儿,她说是因为腰不好。“放映队的女同志基本上腰都不太好,因为每年放映的时节都是4月底到10月中旬,这段时间湿气大,大家每天晚上都在外面,难免腰腿受点儿罪。”每天出勤放电影,也让她不敢生病。“请了病假村民还怎么看电影呀?”

放映结束了,村民们陆续回了家。綦冬梅开始收拾放映器材,夜黑风高,有几位老人留下来陪着她,她说,这是让她感到特别温暖的时候。收完器材,老人们也都散去了,綦冬梅走到村口等放映车来接她。田埂里的玉米长得过人高,野猫的叫声此起彼伏,有时候一等车就是半个多小时,綦冬梅说,这些对于女同志来说,还是挺害怕的。

近些年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有人认为,农村已经不需要放电影了。但綦冬梅不这么认为,她说,一方面,农村电影放映的影片都是有针对性的,科教片可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健康生活,故事片又大多是戏曲类、家长里短类、战争类影片,特别适合留守老人和儿童观看。另一方面,和城市的电影观众把到电影院看电影作为一种社交方式一样,在农村看电影也是农民联络感情的平台。

为了把电影放映工作做得更好,她带领放映队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性服务工作,一是放电影,二是为村民配备流动书架,三是开展好映前演出,从而达到“1+1+13”的效果,把“等群众看电影”转变为“请群众看电影”,让农村电影放映真正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綦冬梅还倡导做好便民服务,在每次放映前免费为村民理发,给村民的孩子辅导作业,农忙时节还帮着村民干农活。她说,干这些事儿,既是为了感激村民们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也是为了与村民拉近感情,让大家更愿意来看电影。“其实农村电影放映不困难,多用点心、多做点服务,人气就能越来越旺。”綦冬梅说。

版式设计:蔡华伟

来源:人民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服务基层汇聚爱心温暖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