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勤而不辍,逆势生长
TUhjnbcbe - 2023/3/7 18:45:00

——写在母校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周年校庆之际

自年7月江苏省如皋师范毕业,已经35年了。35载的从教生活,栉风沐雨,跌宕起伏,但回想起那三年的师范生活,还恍若昨日,清晰可见,镌刻在心灵深处。

“脱贫”攻坚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师生,最令人称赞的就是学习成绩好。因为,那时的中师生录取属于第一(提前)批次,分数线高于中专,更高于县中。年,我就是以中考成绩超出海安中学录取分数线30多分跨进如皋师范大门的。

不过,细细想来,除了考分高一些,我的身上似乎再也找不到什么“亮点”了。年出生时,文化大革命正强势推进,我的妈妈是老师,属于“臭老九”,因而我的童年是在各种“打斗”声中度过的。由于家里姊妹多,无人看管,村里也没有幼儿园,6岁那年我直接坐到了小学一年级课堂“旁听”。糊里糊涂上了四年村小,升五年级时村小撤并,我转到乡中心小学读了一年,学习成绩基本在中游。上了初中后,有种“突然睡醒”的感觉,开始埋头苦读。

拿到如皋师范录取通知,我开始思考自身有何做教师的“资本”?结果发现:普通话,一句都说不标准;歌唱,五音不全,会唱的歌屈指可数;画画,差不多是零起点,等同于幼儿的涂鸦;体弱瘦小,没有任何运动特长……真是“破麻袋绣花——底子太差”!要想做个合格的老师,必须逆势生长。

不能不说,让贫瘠的土地开出花来,是如皋师范的神奇之处!师范三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始终跟“基本功”在较劲。

语音老师徐晓华,身材娇小特别漂亮,有着女神气质,大家都叫她“洋娃娃老师”。徐老师音色清脆,吐字清晰,尤其是矫正我们的读音可谓是“精、准、狠(说不到位决不会放过)”,这使得我们差不多在师一结束时,普通话就说得比较顺溜了。

音乐老师李云,教学一丝不苟。虽然是海安老乡,但也只有课余跟他打招呼会有点笑容,课堂上可严肃得很。我们对他是又畏又敬,非常佩服他的二胡演奏,班上有一半的学生因此买了二胡,拜他为师。可能是我的音乐基础太差了,什么识谱、视唱、弹琴、唱歌啥的,总是学得很费力,但李老师不仅没有对我放弃,反而关怀有加。到了师二,音乐、美术要选科,当李老师听我说选择了美术后,长叹一口气:“你的手指细而长,弹琴很有感觉,不学音乐可惜了!”听闻此言,我非常感动,直至今日,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的暖人!(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是如皋师范教师的普遍做法)

其实,选修美术,也不是因为我的美术有多好,在很大程度上是美术老师对我太好。师范三年,王义、李波、王成硕三位老师先后担任我的美术老师,从简笔画、素描、工笔、到水粉、国画,轮番学了一遍。那时不仅每周有美术社团活动,暑假还有美术特长班的集训(记得有一次集训竟然去了如皋磨头机场,坐上教练机在空中飞了一圈),硬是把我这个一窍不通的“美术盲”变得开窍了,甚至还受聘担当了学校黑板报(《前进报》)宣传栏的美术编辑,参与了年5月如皋师范建校85周年校史馆建设,完成了不少展板上的美术字和美编制作。说来也巧,这一年暑假,我毕业分配到海安县实验小学工作,为学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协助筹建了海安实小建校80周年校史展览。

应该说,“专业训练+实战操练”是如皋师范教学的一大特色。我在初中就比较喜欢学习物理,师范时兴趣不减。任教我们物理的尤乃如老师,上课时有些“怪异”——正常侧身对着学生,眼睛只盯着靠近窗户的天花板。尽管他很少看学生,但我还是被他的讲课吸引。有一天,尤老师捧来一大箱的收音机零部件,指导我们拿起烙铁、锡条,粘上松香,对着线路图将一个个编着号码的电熔、电阻焊接到位,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全班每人都成功安装出一台收音机。听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收音机里传出各个电台的播音,那激动劲儿就别提了。由于当时三年普师班不开设英语课,而我还凭着对英语的喜爱用亲手安装的收音机自学了高一和高二的英语课程。到了师二,电教老师开始指导我们学习摄影技术,我们先是跟在老师后面学习装卸胶卷,拍摄、冲洗照片,到了周末,就三五成群地来到颇具浪漫传奇色彩的水绘园“实战”。那时,我们用的是最普通的型和型相机,黑白胶卷,冲洗胶卷的药水、相纸等都是大家到照相器材店购买的。几番轮回,竟然也能拍摄、冲洗出非常美的照片呢!毕业那年,学校印制了两套黑白的校园风景书签,每张书签上的照片都来自于学生“佳作”。

▲当时拍摄小组独立完成的黑白照,右边为许卫兵。

多年来,总有人说如师的学生只会“死读书”,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偏见。当然,如皋师范确实是一个很适合读书的地方。她地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如皋古城东南角,与千年古刹定慧寺毗邻。就当时的如城镇而言,虽说如皋师范位置有点偏僻,但宁静的校园和寺庙里不时传来的悠扬钟声,倒也显出一种神圣而肃穆的书院气息。如皋师范以诚朴、严谨、文明、奋发为校训,作为和“高富帅”一点都不沾边的农家弟子,觉得这样的校训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如皋师范的学习氛围绝对好,同学们白天上课从不松懈,晚自习也一个个端坐教室,或温习功课,或练习“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一话”(普通话);如若有人不在教室,那一定能在琴房、画室、图书馆、语音教室里找到他。那时,在校谈恋爱会被视为非常不体面的笑话。学习的姿态就是做人的姿态,几年下来,每个如师学子身上都透出朴实、勤奋、本份的品性,正是这股力量的推动,我们“基础差、底子薄”的面貌发生了快速转变。

▲年师范毕业时,许卫兵在如皋师范校园内留影

圆梦“三好生”

为了激励学生成长,如皋师范设有很多奖励,其中,“三好生”属于含金量最高的了。记得当时“三好生”评选是没有比例限制的,*治、文选、语基、代数、几何、写字、小语教法、小数教法、物理、化学、卫生、心理学、教育学、音乐、美术、教育实习、普通话、品行等一共21个(学科)项目,每个项目考试(考查)均达85分以上(体育技能要达到80分以上),就可以作为“三好生”候选人进入民意测评。

成为“三好生”,是我的“师范梦”!

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学科成绩肯定是不会落后的,唯独体育成了我的“心病”。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从小就在沟渠里、田野边蹦达,但由于小时候经历了几次磨难(据妈妈说,她好几次是从*门关把我抢回来的),体能并不好。所以,跑、跳、掷……所有体育项目要均分达到80分,是横在我面前的一座大山。师一读完,因为体育成绩,我无缘“三好生”;师二读完,又因为体育成绩无缘“三好生”。

没有拿到“三好生”,我不仅没有挫败感,反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越发增强。当时,班班都有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等“民间”组织。我虽然个头不高,但是凭着一腔热情,竟也参加田径队、篮球队和排球队。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和宿舍里的几位“跑”友就开始绕如城跑步,一圈下来也有七、八公里,渐渐增强的耐力让我成为班级参加校田径运动会米的主力队员,就是在参加工作6年后(年)登泰山时,我还能在8小时内徒步从泰山脚下登临山顶,再从山顶返回山脚。每天下午,我和田径队的同学一起到2公里外的如皋体育场锻炼,高抬腿、后蹬跑……好多专业训练技巧就这样慢慢学会了。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每年都是利用这些训练经验来指导我班的小运动员,每次学校运动会我班都能轻松地取得好成绩。

在经历了各种体育活动后,渐渐发现,我的长跑优于短跑,上肢项目好于下肢项目。我的策略有了,扬长补短——不断增强长跑、投掷等优势。经过了两年的努力,迎来了师三年级的体育能力考查,长跑米、短跑50米、引体向上、跳远、铅球等项目测试结束,我的均分达到了84分。年毕业之际,我如愿以偿,获得了如皋师范“三好生”表彰!

▲许卫兵在校期间获得的“优秀团员”“三好生”奖品奖状

回想起来,那时如皋师范“只有标准、不设比例”的奖励办法,不只是给了每一个学生“向目标看齐”的规则、公平竞争的机会和“不断超越自我”勇气,更是为了师范生更加全面的素质培养。虽然我们读的是“普师”班,可接受的是全科教育,相比现在的师范生一进校门就分文理科而言,我们可谓个个是“通才”,人人是“全才”。

还记得毕业前夕的大实习,是在如皋城区的安定小学完成的。我们实习班级的班主任是石纯老师,一位五十多岁很有威望的老教师,她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每个人每门学科都要上,每个人都要参加听实习同伴的每一节课,要与班级每一位学生至少谈一次话,实习成果汇报要确保每位实习老师每名学生都登台亮相。如此多的“每”,聚集到一点,那就是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能育人!这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价值观。

毫无疑问,我们的实习取得了圆满成功,最后与实习班级孩子的离别真是难舍难分,大家都哭得稀里哗啦。那场景至今还念念不忘,它诠释了什么是触动心灵的教育,什么是师范生最美好的“芳华”岁月!

▲毕业实习小组与石纯老师(后排右四)班级学生合影和石纯老师写给许卫兵的实习寄语

弃“语”从“数”

在如皋师范学习期间,尽管文理兼修,但我还是对语文有特别的偏好,最初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我的班主任谢同南老师。

我们班是谢老师的首届学生。年,谢老师大学毕业后到如皋师范任教,他的长相酷似作家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很有明星气质。第一次跟我们见面,他即兴朗诵《青春之歌》,把诗情才情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影响下,读书、摘抄、写作、诵读、文学创作成了我们班每天的必修课。

把我领进语文教学圣地的是任教小语教材教法的姚烺强老师。姚老师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一点突破法”的创始人。那时,“一点突破法”研究才开始兴起,我有比较多的机会跟在姚烺强老师后面听他上课,帮助整理课堂实录,也时常参与到教案的打磨,甚至拿着他的设计上课。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整个师范时期的大实习、小实习我都抢着其他人的语文课上,被同学们称为“语文狂人”。我信心满怀:将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美好的愿景并未成为现实。

年师范毕业前夕,南通、盐城两市中师生数学基本功大赛拉开帷幕。如皋师范开始选拔参赛选手:写数字、讲故事、做教具、即兴表演……一连串的项目赛下来,我竟然获得了第一名,取得代表如皋师范参赛的资格(一同参赛的还有同届学兄、现为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副校长的许宏波)。现在想来,平时不玩数学的我赢得参赛资格,除了运气好,也可能跟是我做事比较细致,说、写、做、讲各方面能力比较均衡有关。当然,毕竟平时在数学方面下的功夫少,最终获得了“南通、盐城两市中师生数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许卫兵在校期间参加数学基本功比赛的获奖奖品

这一获奖情况,随同我的人事档案流转到海安教育局,我的毕业分配工作单位——海安县实验小学的校长在分配课务时,看到新来一位数学基本功很好的老师,无论如何也要安排教数学课的。于是,我到海安实小报到的第一天,领到了课务分工——任教四年级数学。我当时就向校长说明自己的情况,表达了想任教语文的强烈愿望。校长说,课务分工已经定了,就先教一年再说吧。无奈之中,我开始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旅程,这一走就是35年。

人行有仿效,择尚而从之。海安实小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尤其是当时一批老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给了我很大的震动。吃住都在学校的我,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钻研教材、备课磨课上,借阅老教师的备课笔记,翻看他们班上学生的作业,从模仿起步,努力使自己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凭借在师范里培育起来的那种坚韧、执着、勤朴、向上……我完成了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再到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正高级教师、领航校长的美丽蜕变,也在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心目中竖起了一代“中师生”的高大形象。

时至今日,谈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师生,大家依然会翘起大拇指。我也以自己是那个“群体”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随着时间的流逝,看到当年好多上了高中的同学考上了大学并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我一直没有对自己选择读师范做老师有过丝毫的懊悔。但客观地看,中师生终究是中师生,用三年的时间就让一个不谙世事的初中生变成了合格的小学教师,总有一种“催熟”的意味。早熟的瓜再甜,都难免会有些许的苦涩。

年,已经有了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6年小学高级教师职龄的我却连申报中学高级教师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我和职称评审的两个“一票否决”项都有关系:一是学历要对口,二是职称外语要合格。中师刚毕业,小学教师大专化的口号渐渐响亮起来。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没有办法参加脱产函授、进修的情况下,年我选择了大专自学考试,读的是和师范课程联系较紧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我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大专的全部课程,并且所以科目都是一次性通过,均分达到75分。正想喘口气,小学教师本科化趋势逐渐显露出来,我又开始了汉语言文学本科自学考试(当时还没开设“小学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又是三年的边工作边学习,年我取得了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从中师生连跳两级到本科生,我很努力,也很尽心。然而,职评*策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任教小学数学学科,这叫“学历不对口”,一票否决。我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费尽心思苦心读来的文凭,咋就成了一张废纸?无奈之下,只好继续加考“小学教育”本科中的数学课程。而外语就更加令人头疼了。遥想当年,我英语的中考成绩非常好(所在片区第一名),也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到了师范后学校不开设英语课程,加上工作以后小学里长期不教英语,原本就少得可怜的英语基础几乎“归零”。可是,要想评中学高级,必须过职称外语关。无奈之下,我就选择了日语。忙里偷闲学了两年,等我职称外语合格证拿到手开始申报中学高级职称时,职评*策又突然调整为小学教师取消职称外语要求。一种被戏弄的感觉涌上心头,哭笑不得。但不管怎样,年我还是顺利地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可喜可贺。再后来,教育硕士又开始在校园里热乎起来,上面不断地出台*策鼓励教师读研,搞得我心里也痒痒的。但读教育硕士必须要考英语,且有英语资格线,达不到资格线,再高的总分也无济于事。我硬着头皮考了一次,专业分和加试分都很高,但英语只有25分,遗憾止步。年,江苏省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的申报,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突出的情况下,终因学历不是研究生而出局。对英语的爱、恨、痛与无奈再一次袭上心头……中师时期欠下了的“债”,要用一辈子来“还”?

其实,要还的“债”还远不止这些,理论上的匮乏也时常给我们“亮起红灯”。三年中师,我只接触到简单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没有学过教学论,没有学过数学史,至于脑科学、文化学、教育哲学、生命科学等前沿理论更是闻所未闻。随着教学研究视野的拓宽和教育研究的深入,这些方面的困惑时常让我陷入“缺氧”状态。虽说在职进修是丰厚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终究不及在“象牙塔”里的系统学习。当然,时代在飞速发展,没有一个人可以在学校里获得终身所用的东西。挑战随时都在,逆境比顺境更多,值得庆幸的是,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当各种困难相继涌来甚至于陷入困境时,我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奔跑的姿态,母校在我骨子里植入的那种“勤而不辍,逆势生长”的精神基因给我了永续动力,带着我拥抱教育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灿烂霞光。

岁月静好,如师如歌!母校,我爱您!

许卫兵

年3月

▲如皋师范87届3班毕业合影,第二排正中为班主任谢同南,后排右一为许卫兵

编者注:许卫兵,现任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支书记,校长。级如皋师范3班学生,班主任谢同南老师。

来源:老家如师

责编:崔宏林

1
查看完整版本: 勤而不辍,逆势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