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以南京西路为例,上海人的乡愁是什么
TUhjnbcbe - 2023/3/17 20:42:00
白癜风可以抑制么 http://pf.39.net/bdfyy/bdfzj/180124/6020116.html
                            

以南京西路为例,上海人的乡愁是什么原创姜天涯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南京西路是一条时髦、高端的商业街。

是久光、芮欧、嘉里中心、上海商城、梅泰恒、兴业太古汇,和密布的小咖啡馆。

不过30多年前,南京西路还不是这样。彼时的南京西路两侧是大量住宅区,临街有很多小店铺。

在城市变化中,有些老店、老建筑成功在原址待了近百年。但更多的店搬迁、消失,居民迁出。

面对过去几十年迅速变化的上海,我们不免生出疑惑:仍在故土的上海人有乡愁吗?

我们试图以南京西路为例,探讨上海人的乡愁是什么?

01

在NHK的纪录片《上海梦》里,我们看到了年前后的港汇恒隆、恒隆广场和不夜城。

那是一个飞速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

上海在画面里看起来灰蒙蒙的。工地上旧里弄拆了,新的高楼等待建起。一个新世纪商业城市的雏形,呼之欲出。

当我们分享这些画面的时候,有读者认出了自己曾经的住处:

“画面里最大的那个三层楼的建筑,是我生活了10年的地方,居然我还能看到它。曾经是第七印染厂的职工宿舍。”

年左右的恒隆所在地

图左的三层建筑曾是

第七印染厂的职工宿舍

/NHK纪录片《上海梦》截图

我们找到了上述读者匡文(化名)。若不是靠着纪录片和年老地图,她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居住过10年的地方现在是恒隆。

“那里(高楼)太多了,以前房子拆迁造的是恒隆,还是梅龙镇、中信泰富,我没搞清楚过。都是奢侈品,我也不是他们的目标消费群。”

年,在西康路、南阳路、南京西路、陕西北路围合起来的街区中,建起了恒隆。

如今的恒隆

而曾经,这里有匡文的住所,就读的西康路小学,父母单位的食堂和澡堂,还有沿着南京西路的十来家沿街商铺。

年出生的匡文,曾在第七印染厂的宿舍里,度过了人生前十年。

年4月

匡文(化名)在静安公园

/受访者提供

在年出版的《上海市商用地图册》里,彼时恒隆一边的南阳路上还写着“农副食品市场”。

这被匡文一眼指出:“啥农副产品市场,就是一个露天的菜场。”

沿着南京西路的十来家商铺,她记得最清楚的是华侨彩影中心。

“老高级的,门口是一个橱窗,摆了一台老大的机器,一头胶卷塞进去,前头照片一张张出来。”

“我经常去看的。都是人家吃酒水、公园合影的照片,印象蛮深的。”

“还有(潮声)皮鞋厂我记得的,因为阿拉娘(我妈妈)经常去买皮鞋的。”

年出版的

《上海市商用地图册》中

匡文(化名)小时候的生活街区

在这一段南京西路上,年开业的椰露酒吧,曾是那个年代上海的新事物。

年的《文汇报》对这家店的开业用了这样的描述:

“酒吧,一度从辞典上消失的字……这年头,它又重新在上海大都市涌现了。上酒吧,已是上海市民生活中的一种时尚。”

还只是小学生的匡文当然没有去过。她印象深刻,是因为在家里能看到椰露的服务员,在楼下的弄堂里培训端盘子。

一街之隔的上海商城,匡文是看着它一点点建起来的。

现在的上海商城

“我读小学辰光,已经开始造了。伊格地都围起来的,里向不晓得啥事体,外头都在卖早饭啥的。一到落雨,都是烂泥地。”

当时的南京西路,遍布低矮的住宅楼房和沿街小商铺,高楼是个不常见的事物,上海市民还有些新鲜。

“除了国际饭店,侬看不到像波特曼一样像样的高楼了。”

“埃辰光阿拉经常讨论的,假使格房子倒下来,阿拉肯定死了。但是没想到,(后来)其它地方还会有噶许多高楼。”

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城市新生事物,高楼开始取代20世纪初的建筑。

现今的上海商城,曾是年建造的英商汇丰银行大班住宅。这是一栋L形的欧洲古典主义建筑,解放后是新华社上海分社。

上海商城的位置曾经是

英商汇丰银行大班住宅

/翻拍自《南京西路一百四十年》一书

而它对面的锦沧文华,年之前曾是有着70多年历史的沧州饭店。

等匡文年搬离西康路的时候,锦沧文华也已建成。

年建造的沧州饭店

年拆除建成锦沧文华大酒店

/翻拍自《南京西路一百四十年》

“有一年周润发到上海来,交关(很多)人跑过去看,就是住在锦沧文华里向。因为当时有《上海滩》,伊老红的。”

年2月21日《新民晚报》

对周润发来沪进行了报道

匡文家连同往东的两个街区,年建起了梅龙镇广场,年建起了中信泰富和恒隆广场,被人称为“梅泰恒”。

这三个商业体覆盖了原先的住宅区和沿街的小商铺。

曾经,陕西北路口有着友联点心店;中信泰富的位置上有着65年历史的陕北菜场;梅龙镇靠近江宁路的转角处是“上海书店”。

随着城市发展,他们都有了新的定位。

年出版的《上海市商用地图册》

“梅泰恒”的位置上

曾是陕北菜场、上海书店等

(点击放大图片)

如今,匡文也时常经过南京西路附近,不过不是去商场,而是在铜仁路、南阳路这样的后街穿梭。

在这些小路上,还留有儿时的空间感,时常会引起她的回忆。

“西康路、南阳路口那个烟杂店,一直在格地。虽然名字一直变,现在变成小超市,反正还是烟杂店的形态嘛。”

02

匡文家隔着两个街区的南汇路10弄15号,曾是易敏(化名)家所在的弄堂。

年出生的易敏,出生不久就搬到了弄堂里的一个亭子间。

房子是她父亲单位里分的。一直到小学五年级之前,她都住在这里。

这栋建筑今天仍然还在,只不过曾经一街之隔的低矮楼房,变成了梅龙镇伊势丹。

易敏有着异常快乐的童年,因为她居住过的这段南京西路,曾被称为“儿童街”。

今天南京西路、茂名北路口的丝芙兰,曾是“向阳儿童用品商店”。

向阳儿童世界商厦

前身为向阳儿童用品商店

年开设于南京西路号

/翻拍自《南京西路一百四十年》

“我第一支自动铅笔、第一个自动铅笔盒,都在那边买的。”

“向阳门口有一大块空地,老早放跷跷板、滑滑梯、秋千。一到放学,附近幼儿园、小学的小朋友都在那边玩。玩好到对面儿童食品商店买吃的。”

儿童食品商店今天还在老位置,几步之遥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也是。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

依然在原处

对过的凯司令也没有变,只是当时曾叫过“凯歌食品店”。

“阿拉爸每天夜到(晚上)给我买一块奶油蛋糕回来,然后一杯乐口福。”

再过两个路口的王家沙,也在原地。

“阿拉爸专门叫我拿只钢宗镬子到王家沙去买双档。开荤呀,难板(偶尔)吃趟好的。”

在易敏童年的认知里,附近最高的建筑是泰兴大楼,很高级。她有个同学就住在里面。

泰兴大楼

建于年

“有电梯的房子,当时很厉害的。同学爷爷是海*上校,阿拉都不敢到他家里去的,因为晓得伊拉屋里有个司令。小朋友不是有个儿歌么,叫‘汤司令到,马桶盖掀(上海话读xiāo)~’。”

当我们一同走过这段南京西路时,除了年开业的梅龙镇伊势丹,她都感到亲切。

“我噶大了,还是个路盲。但格块没啥变化,我小辰光的店还都在,我就觉得老熟悉的。”

事实上,从南汇路到石门一路的南京西路段,几乎保留了原先的建筑。

儿童食品商店、少儿图书馆、凯司令、泰兴大楼、王家沙隔壁的同孚大楼、南京美发店所在的德义大楼,都还在。

王家沙隔壁

造型奇特的同孚大楼

也是老建筑

梅龙镇伊势丹对面的南京西路也没变:静安别墅、梅龙镇酒家、新镇江酒家、花园公寓、蓝棠皮鞋都在原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只不过现在一溜高级手表店,原先是更为生活化的业态。新镇江两边的Omega和宝珀,30年前分别为东风绒线店、飞跃鞋帽店。

还有位于南京西路号、拥有90多年历史的鸿翔百货,年变成过英国零售商MarksSpencer,而后又变成了GAP。

面对这段南京西路的变与不变,匡文和易敏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回忆路径。

对易敏来说,每次路过这段她熟悉的南京西路,都会发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南京西路为例,上海人的乡愁是什么